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 用。”“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材料2: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 用。”“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材料2:普通
admin
2016-01-30
81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
用。”“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材料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1》的目录。
材料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1》“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原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选项
答案
学习目标: ①知道人体所需的常见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知道维生素C的组成、结构和重要性质,了解常见的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②了解人体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几种常见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水果中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②通过网上查询维生素C的性质和生理作用,理解学习渠道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人体营养物作用的学习,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 ②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ab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将“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即()。
分析下面的谱例。要求:(1)写歌曲的调式调性。(2)说明歌曲的曲式结构。(3)画出曲式结构图,划分乐句。(4)说明歌曲的音乐特点。
下列选项中,属于D大调的关系小调的是()。
按照新课程设计思路,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师生选择学习。其中“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这一要求属于哪一模块?()
我国民族乐器笙属于()类气鸣乐器。
下列关于完满终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A自然大调和a和声小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bNO3-+cH+dFe2++fFe3++gNO↑+hNO2↑+kH2O。下列有关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例题】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随机试题
A公司于2012年12月10日与B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租赁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标的物,甲生产设备。 (2)起租日:2013年1月1日。 (3)租赁期: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4)租金支付方式:201
以滋养肺肾,止咳化痰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转租期间,原租赁合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但转租合同不随之变更、解除或者终止。()
关于风险转移,说法正确的是()
以下关于预报检表述正确的是()。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过去十年,地产一直是民间大额财富主要配置对象,经济也依靠地产黄金十年和基建投资实现腾飞。但伴随行业供过于求、政策收紧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地产黄金十年荡然无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平安证券研报称,1998年取消住房实物分配以来,中国商品房市场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数据库具有最小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和()的特点。
当文本框中的内容发生改变时所触发的事件是( )。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