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事”。“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 请简释上述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事”。“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 请简释上述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admin
2021-01-06
60
问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事”。“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
请简释上述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选项
答案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关于更犯或累犯加重原则。唐律所称累犯,即是更犯,是指在犯罪已被告发、审判和刑罚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情形。 (2)该段文字的含义是:犯罪已被立案起诉或判决执行,又犯笞刑以上新罪,将前后所犯罪行累计,数罪并罚;凡是盗罪经决断后,仍然继续行盗,如果前后三次所犯之罪均应处徒刑的,就不以其中的一个重罪处罚,而是处以上一种刑罚的流刑2000里。如果前后三次所犯三罪均应处流刑的,则处绞刑。 (3)唐朝法律所指的累犯,是指盗犯,且是指三次以上犯徒罪或流罪而言。因其多次犯罪。屡教不改,危害很大,故唐律采用累犯加重处罚。唐朝法律对于累犯之所以作出详细的规定,反映了唐朝统治阶级对于盗罪的高度重视。盗罪,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说,危害都是很大的,因为盗罪会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这也是历代王朝对盗罪严加防范的主要原因。 (4)但是,在唐朝以前,还没有像唐律这样对盗罪作出详尽的规定,并且把该罪的处罚上升为一项刑罚的适用原则,的确说明了唐律高超的立法技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aXW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法律与自由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患者王某到某医院就医时,因治疗问题而跟医院发生纠纷,诉至法院。有关本案中的法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下列关于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我国法律监督类型中作为专门监督的是
贞观五年,河内人李好德坐妖言下狱,大理丞张蕴古以为好德病狂瞀,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相州人,好德兄厚德方为相州刺史,故蕴古奏不以实。太宗怒,遽斩蕴古,既而大悔,因诏“死刑虽令即决,皆三覆(复)奏”。久之,谓群臣日:“死者不可复生。昔王世充杀郑颋而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018年非法学综合课简答第52题,2018年法学综合课简答第32题)
(2015年真题)简述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内涵。
恩格斯认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的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有()。
《宋史.刑法志三》:“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编者注),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公元1187年),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用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随机试题
“后工业社会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对物料恒速干燥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糖尿病时尿量较多的机制是()。
关于意思表示法律效力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三53题)
某晚宋某在某封闭式高档小区内开车,转弯时不慎撞上王大妈,宋某下车查看发现王大妈重伤,便将其抬入车内欲送医。途中,宋妻谢某认为王大妈处于昏迷状态,晚上可能未看清其面目与车牌,便唆使宋某将王大妈扔下车逃跑。宋某便将王大妈抬下车,放在某紧锁大门的工厂门口。后王大
3,3,6,24,192,()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20世纪70年代早期,当艺术达到了它现在这样的流行和价值水平时,全世界主要的博物馆中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对大艺术家作品的盗窃之风。但在1975年之后,每家主要的博物馆中都安装上了先进的安全系统。结果,在主要博物馆中的重大盗窃显著下降。下面哪项,如果正确
有以下程序#includemain(){intaa[3][3]={{2},{4},{6}},i,*p=&aa[0][0];for(i=0;i<2;i++){if(i==0)aa[i][i+1]=*p+1;else++p;printf("%d"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