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从“人性论”的角度比较孟子和苟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从“人性论”的角度比较孟子和苟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admin
2020-05-04
67
问题
从“人性论”的角度比较孟子和苟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选项
答案
“人性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最早引起广泛讨论并进行理论论证的是在战国时期。对“人性”的讨论,表明了人类开始自觉地把自己与自然界分开,理性地思考自身的特殊本质。 (1)孟子的“性善论”有以下要点: ①人性应该是指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属性; ②人性的善性是人类在缓慢的进化中学习的结果; ③“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道德发展的可能性; ④教育的作用:“求放心”——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端”。 荀子的“性恶论”认为,孟子的性善论是根本错误的。他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说是恶的,而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而起伪”,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认为人性“不可学,不可事”,包括人的生理本能和人的感知认识能力。这种自然本能中不仅不存在礼义,而且顺着本能倾向发展,人类社会必然产生争夺、伤害和淫乱,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生存。这就证明了人本性是一种“恶端”,必须通过教育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使人接受礼义的约束。他还说,礼仪教化的产生就是为同人的天赋罪恶倾向进行斗争。 ①“性伪之分”——教育的必要性。“性”和“伪”是素质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质就无从加工,不经加工素质也不能发展。但是,恶的素质如何能被加工为善的品质?荀子为解答这一矛盾,又提出了“涂之人可以为禹”的观点,即认为仁义礼法有可以被人认识的“理”,任何人哪怕是下贱的“涂之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而习得善,成为像大禹一样的圣人。这一点与孟轲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现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②“性伪之合”——教育的可能性,在阐明教育必要性之后,荀子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 ③“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是有条件的,“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即政治、教育、环境和个体之间相顺相谐,人的造就就是可能的了。 (2)孟子和荀子,一个认为人性本善,一个认为人性本恶,实际上他们两个所说的人性并不是一回事,可以说是各讲各的人性。孟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人”字,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具体说就是指产生各种道德规范的社会和个人基础,即同情心、正义感、恭敬态度和是非观念等,因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天生就不可救药的坏蛋是没有的。但这种善心的萌芽常会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被扼杀,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把丢失的善心再找回来,也就是复归于善,可见教育又是必要的。荀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性"字,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如喜欢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追求舒服、安逸等,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而这些个人利欲的追求正是为恶的根源,所以必须靠教育来改造恶性,产生善行。可见苟子的性恶论是直接强调教育的必要性,而孟子的性善论则绕了一个弯子,先强调教育的可能性,再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aPM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国子监”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民国初期教育部在蔡元培的领导下,虽然机构简单,但建树颇多。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如何合理地确定样本容量的大小,是研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长期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应该不低于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总的规格要求。
在82、79、84、82、77、89、82、84这一组数据中,众数是()。
奥苏伯尔将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
我国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简要介绍终身教育的主张。
随机试题
PASSAGETHREEWhatopinionofthe19th-centuryphysiognomistsandphrenologistswasdenigratedbythe20th-centurypsychologist
A.盐酸与脂肪B.胆盐与胆囊收缩素C.促胰液素与胆囊收缩素D.抑胃肽与胆囊收缩素E.乙酰胆碱与组胺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是
下列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以下关于木工机械安全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建设工程招标方式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根据“营改增”试点办法,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使用免税、减税规定的,可以放弃免税、减税、依照规定缴纳增值税。放弃免税、减税后,()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减税。
()原则是指在导游方法的使用上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公告()。
公共政策终结的最果断的方式是()。
Itsuddenly______mehowwecouldimprovethesituatio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