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因邻里纠纷失手致乙死亡,甲被批准逮捕。案件起诉后,双方拟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对于此案的和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40题,单选)
甲因邻里纠纷失手致乙死亡,甲被批准逮捕。案件起诉后,双方拟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对于此案的和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40题,单选)
admin
2018-03-24
36
问题
甲因邻里纠纷失手致乙死亡,甲被批准逮捕。案件起诉后,双方拟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对于此案的和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40题,单选)
选项
A、由于甲在押,其近亲属可自行与被害方进行和解
B、由于乙已经死亡,可由其近亲属代为和解
C、甲的辩护人和乙近亲属的诉讼代理人可参与和解协商
D、由于甲在押,和解协议中约定的赔礼道歉可由其近亲属代为履行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刑事和解的程序规则。《最高法解释》第497条第1款规定:“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公诉案件,被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与被告人和解。近亲属有多人的,达成和解协议,应当经处于同一继承顺序的所有近亲属同意。”第498条规定:“被告人的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代为和解。被告人系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和解。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依照前两款规定代为和解的,和解协议约定的赔礼道歉等事项,应当由被告人本人履行。”可见,法律只认可在被害人死亡的前提下,由被害人的近亲属与加害方和解,被告人的近亲属只有经被告人同意,才可以代为和解。故A错误。和解协议约定的赔礼道歉等事项,应由被告人本人履行。所以D项错误。B选项中,由于被害人已经死亡,其近亲属并非代为和解,而是以自己的名义与加害方直接和解。故B错误。第496条第2款规定:“根据案件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邀请人民调解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亲友等参与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故C正确。根据以上法条,C项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aB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刑事案件,()首先规定了以检察官公诉为主的起诉原则。
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2011年试卷一第18题)①“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②“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历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年试卷一第18题)
下列构成法律责任竞合的情形是:(2014年试卷一第91题)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试卷一第61题)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国家机构,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试卷一第60题)
公民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试卷一第62题)
张某因犯故意杀人罪和爆炸罪,一审均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张某未上诉,检察机关也未抗诉。最高法院经复核后认为,爆炸罪的死刑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但故意杀人罪死刑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关于此案的处理,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试卷二第7
张一、李二、王三因口角与赵四发生斗殴,赵四因伤势过重死亡。其中张一系未成年人,王三情节轻微未被起诉,李二在一审开庭前意外死亡。(2013年试卷二第95~96题)在一审过程中,如果发生附带民事诉讼原、被告当事人不到庭情形,法院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关于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典型实验室检在结果是( )。
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对土地行使处分权的限制所包含的内容有()。
高大厂房宜采用高光效、长寿命的灯具,除特殊要求外,不宜采用()。
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
受托机构应与信用评级机构就资产支持证券跟踪评级的有关安排作出约定,并应于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内每年的7月31日前向投资者披露上年度的跟踪评级报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制定的总目标是什么?总目标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张某是某小学教师,李某是张某所教学生的家长。李某认为其女应当交纳的杂费已交给了张某,但张某没有开收据,而该校又多次催其女交杂费。李某便以这钱被张某贪污为由,到学校找到张某要求退钱。张某虽多次声明自己未收到这笔杂费,但李某仍不罢休继续与张某发生争吵,并用一些
相传古时候某国的国民都分别居住在两座坚城中,一座“真城”,一座“假城”。凡真城里的人个个说真话,假城里的人个个说假话。一位知晓这一情况的国外游客来到其中一座城市,他只向遇到的该国国民提了一个是非问题,就明白了自己所到的是真城还是假城。下列哪个问句是最恰当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