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某期货公司接受客户甲委托为其进行大豆期货交易,甲根据大豆期货近期的表现,认为大豆具有加速上涨的趋势,于是下达交易指令,买入大豆期货合约50手。但期货公司认为有下跌的风险,擅自做主没有为甲下达交易指令。 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高中好友,并在李某
某期货公司接受客户甲委托为其进行大豆期货交易,甲根据大豆期货近期的表现,认为大豆具有加速上涨的趋势,于是下达交易指令,买入大豆期货合约50手。但期货公司认为有下跌的风险,擅自做主没有为甲下达交易指令。 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高中好友,并在李某
admin
2014-06-12
72
问题
某期货公司接受客户甲委托为其进行大豆期货交易,甲根据大豆期货近期的表现,认为大豆具有加速上涨的趋势,于是下达交易指令,买入大豆期货合约50手。但期货公司认为有下跌的风险,擅自做主没有为甲下达交易指令。
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高中好友,并在李某的期货公司里面开立一账户,王某借与李某之间的特殊关系,多次找到李某,要求其透漏一些期货信息,李某碍于情面,根据其利用其职权从证券交易所获得的信息,暗示某些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结果王某从中共获利二十余万元,并给予李某好处费五万元。关于本案例中的李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李某属于“知情人士”,不得向外透露期货交易的内幕信息
B、李某的行为属于商业受贿行为
C、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其任职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
A,B,D
解析
C项,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和第八十五条规定,李某属于“知情人士”,其向王某泄露内幕信息,使王某利用内幕信息进行期货交易的,应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满10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和第六十三条规定,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收受商业贿赂或者利用职务之便牟取其他非法利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任职资格。违反本办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Z7og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期货法律法规题库期货从业资格分类
0
期货法律法规
期货从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拍卖人接受委托后对拍卖标的进行鉴定的,如果鉴定结论与委托合同载明的拍卖标的状况不相符,拍卖人有权要求()。
中国公民张某在工作之余从事发明创造。2006年,张某与甲公司订立委托合同,为甲公司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外观设计。设计完成后,甲公司认为方案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拒绝支付部分费用。张某遂以自己的名义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2008年1月,张某取得该外观设计的专利权。2
中国公民张某在工作之余从事发明创造。2006年,张某与甲公司订立委托合同,为甲公司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外观设计。设计完成后,甲公司认为方案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拒绝支付部分费用。张某遂以自己的名义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2008年1月,张某取得该外观设计的专利权。2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交易应具备的条件有()。
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另有约定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承担。
甲乙双方订立买卖合同,约定收货后一周内付款。甲方在交货前发现乙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甲方可()。
根据借款有无担保的不同,可以将借款分为()。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借款合同的法律特征有()。
随机试题
自2016年初以来,A公司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2016年7月1日,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了A公司的破产申请,并同时指定了管理人。在该破产案件中,存在下述情况:(1)A公司应付甲公司货款200万元,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为2016年
试述甾体避孕药的作用机制及禁忌证。
采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有:
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中,关于劳务报酬计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述合同成立的几种情况。
舒雅17周岁,是某网络直播平台的一名主播,以其直播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其申报缴纳营业税的地点是()。
下列不属于世界三大数学家的是()。
孔子尝日∶“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