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朱某买了一台打稻机,为了避免邻人借用,将主轴上的固定键卸下,逢人来借用时就称机器坏了。一日,朱某的好友林某来借,碍于情面,朱某只好借给他,但忘了将固定键装上,林某在使用时,滚筒飞出,将其子打伤。对于林某父子所受到的损害朱某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 )
朱某买了一台打稻机,为了避免邻人借用,将主轴上的固定键卸下,逢人来借用时就称机器坏了。一日,朱某的好友林某来借,碍于情面,朱某只好借给他,但忘了将固定键装上,林某在使用时,滚筒飞出,将其子打伤。对于林某父子所受到的损害朱某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 )
admin
2013-05-03
54
问题
朱某买了一台打稻机,为了避免邻人借用,将主轴上的固定键卸下,逢人来借用时就称机器坏了。一日,朱某的好友林某来借,碍于情面,朱某只好借给他,但忘了将固定键装上,林某在使用时,滚筒飞出,将其子打伤。对于林某父子所受到的损害朱某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 )
选项
A、朱某不承担责任。因为他与林某是一种无偿的借用关系
B、朱某应当给林某及其子以适当的补偿,否则有失公平
C、朱某主观上有过错,应当按其过错程度承担一定赔偿责任
D、朱某明知借用物有瑕疵而不加说明,所以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
C
解析
朱某和林某之间的关系为无偿借用关系,在该借用关系中对于林某损害的造成,朱某存在一定的过错,即忘了将固定键装上,致使林某损害,因此朱某应按过错程度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故本题选项为C。要特别予以注意的是,本题不存在公平责任问题,因为公平责任的适用是指双方当事人均无过错,而法律又未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本题中,也不应由朱某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因为朱某不存在故意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XS1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6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请运用民法原理分析:(1)本条规定的是民法中的何种制度?
简述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区别。
简述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简述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案情:林某明知洪某(已刑罚)实施犯罪,而为其提供网游网站,并将玩家充值到游戏里的1.2万元转走。林某明知张某(已刑罚)实施犯罪,而为其提供网游网站,并窃取玩家账号和密码,将账户内的资金转走。甲市B区公安局侦查后,认为林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
案情:楚某系原浙江省顺民县人大常委会委员。2006年4月25日,楚某到温州市龙湾区参加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横向联系会议”。26日晚9时许,楚某独自一人来到温州市金江路,在大榕树下石凳处遇到了暗娼李某。楚某主动与李某搭讪,问明其身份和嫖宿价格后,将李某带
简述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力。
自然人甲与乙订立借款合同,其中约定甲将自己的一辆汽车作为担保物让与乙借款合同订立后,甲向乙交付了汽车并办理了车辆的登记过户手续乙向甲提供了约定的50万元借款一个月后,乙与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将该汽车卖给对前述事实不知情的丙公司,并将该汽车实际交付给了丙公司
甲1994年离家出走,杳无音讯。1999年其妻乙向人民法院申请甲宣告死亡,2000年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甲死亡,其房屋三间被其妻乙和其子丙继承,但不久毁于泥石流。2001年,妻乙迫于生活压力将其子丙交邻居收养。甲离家出走后,南下上海,2002年因福利彩票中奖2
根据公司分类的原理,该公司应属于下列哪一选项的公司?丹尼和泰尔的第一期投资额应当在下列哪一时间内缴清?
随机试题
(2005年第2题)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败血症 B.毒血症 C.菌血症 D.脓毒血症 E.菌群失调症病菌不侵入血流,其产生的毒素人血可引起
患者,女,38岁。心悸失眠,夜间盗汗,脉细数。宜首选的药物是酸枣仁。酸枣仁的主治不包括
张三与李四共同抢夺,李四因情节轻微,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李四在开庭审判时,被法院通知出庭作证。审理该案的陪审员胡某是被害人的姐姐,受法院聘请对被抢文物价值进行鉴定的李五是李四的哥哥。本案的审判长赵六,其丈夫接受委托担任了张三的辩护人。则本案中,哪些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协调性的影响因素是()。
(2007年)如果图8—7(b)所示电压源与图8-7(a)所示电路等效,则计算US’和Ro的正确算式为()。
数值越高,则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的财务指标是()。
存货监盘程序获得的是实物证据。它不仅能保证被审计单位对存货的所有权,也能对该存货的价值和完整性提供审计证据。()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的共同点。
分析学生丙与学生甲、学生乙的处理老师要求的方法,指出学生丙为什么肯定“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最大的麦穗”?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怎样才能“摘取一个最大的麦穗”?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