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什么条件下,必须监测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 )
什么条件下,必须监测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 )
admin
2009-04-05
83
问题
什么条件下,必须监测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 )
选项
A、动火作业
B、每日正常作业前
C、搬运危险化学品
D、车间或仓库全面通风
答案
A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XFt5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题库中级安全工程师分类
0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中级安全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某县一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出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
7月13日22时40分,某市一家化工公司尾气吸收塔在试车过程中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故,厂区内施工人员107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被迅速送到医院观察。后经卫生部门诊断,其中8人有轻度中毒反应。据初步调查,发生事故的企业为一家新建的年产10万吨烧碱
7月13日22时40分,某市一家化工公司尾气吸收塔在试车过程中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故,厂区内施工人员107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被迅速送到医院观察。后经卫生部门诊断,其中8人有轻度中毒反应。据初步调查,发生事故的企业为一家新建的年产10万吨烧碱
某甲醇生产企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10台载重量20t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建有甲醇灌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1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一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工作。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
×年×月×日18时15分,某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事故当日13时许,某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m,接近警戒高度14.30m
8月13日17时10分左右,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广水滨河休闲公寓建筑工地,一人货两用梯运载建筑材料至五楼时,钢丝绳突然断裂,梯上随行的4名民工不幸坠落,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这起事故调查
E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2008年4月9日8时,棒材厂l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ll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煤气。按照引气操作程序,先用氮气对加热炉进行吹扫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煤气点火。工长甲让
11月10日14时50分,某出口花炮总厂37号褙皮车间发生爆炸,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2人轻伤,该栋工房(4间)中的2间被彻底炸毁、1间部分倒塌。据初步调查,爆炸发生时该工房正在进行1.2寸169发组合烟花的组装作业,有9名组装操作工、1名搬运工和1名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运输单位需要办理的手续是()。
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北区、中区和南区等三个生产厂区,北区有库房等,在南区通过氧化反应生产脂溶性剧毒危险化学品A,中区为办公区。为扩大生产,计划在北区新建工程项目。2007年7月2日,北区库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作业人员9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损失包括:医
随机试题
铝及铝合金的手工钨极氩弧焊一般采用()电源。
乙公司于2013年12月15日以600万元购入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估计其使用寿命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015年12月31日,乙公司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
A、It’sfilledwithlies.B、Itdoesn’tdescribeallher.C、Itistoolong.D、Itcontainsonelie.B“That’snotquitetrue.Myfath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
定作人提供原材料的,原材料的风险自定作人将原材料交付承揽人时转移于( )。
下列关于计量结果确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电线电缆成束敷设时,应采用()。
简要分析雕塑《命运三女神》。
(1)将考生文件夹下HARE\DOWN文件夹中的文件EFLFU.FMP设置为存档和只读属性。(2)将考生文件夹下WID\DEIL文件夹中的文件ROCK.PAS删除。(3)在考生文件夹下HOTACHI文件夹中建立一个新文件夹DOWN。(4)将考生文件夹
Davidisgettingalong(good)______withhisclassmatesthanbefor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