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的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的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
admin
2018-10-17
48
问题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的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知识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 schooling)”,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赞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的现象。
选项
答案
①学校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加速个体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实现个体个性化等。 ②学校教育长期面临着面向群体与关注个体之间的矛盾。“在家上学”现象所反映的是家长对于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追求。 ③“在家上学”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也会丧失学校教育的某些优势。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WLr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教育体制改革是()
如果一项实验结果只能用于实验室环境,而不能推广到日常生活环境,表明这个实验设计的()比较低。
根据动作技能对外部环境信息的依赖程度,可将动作技能划分为
材料一: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材料二: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的理论假设。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下列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定性分析是指对事物质的规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注重()的发展分析。
1907年,蒙台梭利为正常儿童设立的第一所学校,称为()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随机试题
简述政策调整的作用。
A.骨度分寸定位法B.体表标志定位法C.简便取穴法D.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丰隆穴取穴宜用
A、黄色标记B、蓝色标记C、橙色标记D、绿色标记E、红色标记接触隔离的标记为()
理想的医疗保健体系意味着
某诈骗案,被告人甲17岁。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甲的父亲乙提出申请,要求担任本案庭审记录工作的书记员丙回避,理由是听人说被害人的父亲丁在开庭前曾请丙出去吃过饭。关于本案中的回避,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
程租箱有()两种方式。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请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解决方案文件proj3,其中定义了用于表示特定数制的数的模板类Number和表示一天中的时间的类TimeOfDay;程序应当显示:01:02:03.00406:04:06.021但程序中有缺失部分,请按照以
MicroelectronicsRevolutionThe1980sarelikelytobeconsideredasamorethansomewhatinterestingdecadefortheUnited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