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admin
2018-08-17
52
问题
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选项
答案
(1)人性论与教育目的观。 王充把人性分为三种: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但人性的善恶,并非受命于天,而是由自然的“气”构成的,人性“秉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他认为生来就善或恶的人很少,绝大多数是中人,中人之性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生来就恶的人也可以通过教育使恶为善。总之,在他看来,人的善恶在于教育。因此,他特别强调统治者应该重视教育,发挥教育在治国化民中的重要作用。 (2)教育的培养目标。 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他把人才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鸿儒”,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第二是“文人”,独立思考能力略逊,但文才尚佳,善于写一般的奏章公文;第三是“通人”,文笔谈不上,但能博览古今,知识渊博;第四是“儒生”,连博览也谈不上了,只能掌握一门专业(一经),从事教学而已,这是人才的最低档次,只比没文化的俗人强一点。可见王充特别推崇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是文才,再其次才是知识的渊博程度,最看不起专经传授的教师。这固然是出于他对当时经学教育的强烈不满,但轻视一般传授知识的教师,也是片面的。 (3)教育内容。 王充认为,不能仅学儒学,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思想僵化,思路狭窄;他认为凡是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化知识都应当学习,应当“博通百家”。 (4)论学习。 ①学知与闻见。 谶纬神学迷信“圣人”,认为“圣人”的知识是先天具有的,由“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能力。王充对此提出反驳,认为知识是在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才有的。 ②思考与求是。 针对当时的人迷信书本、古经而提,认为书中的知识不一定都是真理。分辨知识真伪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思考并到实践中检验。 ③问难与距师。 他强调治学一定要有“问难”精神。“问难”不同于一般不明白时的提问,而是质问,提问者是经过个人思考,有自己的看法的。“问难”的对象没有限制,甚至可以是圣贤。说明圣贤也不可能事事正确,也并非每句话都无懈可击。而弟子当时不知“问难”,后人又盲目附和,使义理不明,损害的正是圣贤之道。“距师”,即与师保持距离,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距师并不是拒师,王充更没有彻底否定孔子等圣贤的意思,他提倡的是追求学术真谛的精神,是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当时独尊儒术及师道尊严盛行的环境下,更是具有反潮流的突出意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Unr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不属于在董仲舒的《对贤良策》之后,汉武帝采取的文教政策的措施的是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的学习规律是
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外在效度的主要因素。
裴斯泰洛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构成的,这是学习的开始。
简述科学教育思潮。
1697年洛克为英国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写过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主张开办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认知策略与其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式中相似的结构是
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的德育模式是
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学员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够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即()
下雨天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这是()
随机试题
古典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世界通史真题)
下列可以作为衡量一切改革创新成败的标准的是
A2个月B4个月C6个月D12个月E18—24个月对初治失败的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平、异烟肼加乙胺丁醇的复治方案的疗程是
下列有关伤寒肥达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某男,72岁,因心衰服用地高辛,不宜同时服用的成药是
在国际货物买卖贸易中,缔约国的买卖双方未在合同中约定交货地点时,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卖方应在下述什么地点交货?()
如果企业在日后期间获得可靠证据证实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发生了减损,企业应将其作为调整事项处理。()
我国古代的“六艺”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的“七艺”课程(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属于()
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图形可以由题干的线条组成?()
正是因为有了精心的准备,成功的管理者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抓住机遇。无数事实都毫无疑问地证实了,对成功的管理者来说,迅速准确地抓住机遇是高效正确决策的不可缺少的前提。以下哪种成功的管理者的发现,最能削弱以上的断言?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