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
admin
2014-05-06
50
问题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教育补贴的隐患
2012年开始,上海对每一位外地来沪求学的孩子补贴4500元。因为有这笔数目可观的教育补贴,大批外来人口蜂拥而入,他们冲着上海教育资源,匆匆忙忙而来,根本没有考虑好今后生活的方向,这种隐患,将是未来上海地区最大的安全隐患。
这种隐患必须引起重视。试想,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带着三个孩子从其他地方贸然闯入上海,明天他们靠什么生活?穷则生变,一部分外来者会选择打工赚钱,但人力资源早已呈饱和状态的上海,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吗?更有部分原本就为分享教育资源而来的流动人口,因为衣食无着落,而走上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
政府补贴正是造成这种隐患的根本原因。或许,今天的上海能够承担起几十万外来孩子的教育补贴,但是否已经做好了补贴那些家庭的足够准备?万一那些人饮食起居发生了问题,政府如何处理?万一那些外来者抱团骚乱,敢府如何平息?
或许你会说,外乡人在这里工作,也是纳税人,是对上海做出贡献的,他们的孩子应该享受上海的教育资源。是的,在上海参加建设的外来者,是为上海作了贡献,但是,如果你在上海的付出得到了相应的工资报酬,那么,按照契约精神,你没有理由分享其他的权利。
外来者说“人人生而平等,上海的孩子可以享受,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享受”?但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吗?假如你去美国参加一周的工作,然后提出要共享他们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人家答应吗?更何况,最近蜂拥而入的外乡人,很多从来没在上海待过一天,更别说工作、奉献了。
上海人真的优越吗?有人误以为,上海有那么多的名牌大学,上海人的孩子多幸福,想上哪一所就上哪一所。实际上,上海人的子女上本地名牌大学的并不多。上海的名牌大学,不是为上海人开的,而是为所有才华横溢的孩子准备的。
上海人真的优越吗?将近半数拿最低工资的上海人,过着简朴的生活,集全家之力,供奉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外乡的孩子在这里享受着每学年(期)4500元的补贴,本地的孩子被挤压到了贫困的边缘。那些贫困家庭的夫妻,看着外地孩子被政府捧在手心而自己的孩子凄惨地躲在人后,是怎样一种凄凉?
选项
答案
本题的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材料第一段说“外乡人,他们冲着上海教育资源,匆匆忙忙而来,根本没有考虑好今后生活的方向”。这样的人有多少?有代表性吗?如果只是少数,那就难以推出作者担心的“这……将是未来上海地区最大的安全隐患"。 2、材料第二段提到“更有部分原本就为分享教育资源而来的流动人口,因为衣食无着落,而走上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切绝不是没有可能!”这样的人有多少?不让他们享受教育资源他们就不会来上海了么?如果他们的下一代在上海也没能受到很好的教育,是不是埋下了更多隐患?从这个角度上讲,似乎应该得出“要鼓励他们的子女人学,给予其更好的教育"这样的观点更为合理。 3、材料认为是政府补贴导致了上海的教育资源被外地人挤占,进而导致各种隐患,这样的观点难以必然成立。就算是“安全隐患”,那么如果政府取消补贴,他们仍然选择来沪受教育呢?这种隐患是否会进一步放大?换句话说,政府补贴即便增加了上海教育资源的吸引力,但并不一定是导致未来隐患的原因。 4、外来人员造成社会治安问题,这种现象不一定是由于外来人员要来沪接受教育造成的。如果有更多社会因素存在,那么上海采取一定的补贴倾斜,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防范措施吗? 5、材料只看到了外来人员挤占教育资源的坏处,却忽视了外来受教育者为上海带来的种种好处,例如拉动内需、创造教育领域的就业岗位等。没有全面分析利弊孰大,尤其是没有考虑到弊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化解,而利却不一定可以替代,那么这样做出的结论可能是有欠偏颇的。 6、“假如你去美国参加一周的工作,然后提出要共享他们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人家答应吗?”这是一个不当比较。且不论美国院校是否拒绝接收外来受教育者,外地人到上海受教育也属于在自己国土上正常流动,不能与到美国求学同日而语。此处作者从试图论证“政府教育补贴不应该倾斜”转移到了“不应该让父母不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在上海受教育”,论证方向发生了偏移;在论证方式上,语言试图诉诸情感。 7、如果教育资源在市场上可以购买而获得,那么只要遵循公平买卖的方式,购买者仍然可以享有相应权利,因此,材料所宣称的“如果你在上海的付出得到了相应的工资报酬,那么,按照契约精神,你没有理由分享其他的权利”就未必成立。否则按照同样的逻辑,是否也应该禁止外地人分享其他公共服务呢?例如地铁、道路等。此处论证,强渊了外来工作者已经享受了工资待遇,而忽视了他们作为国家公民也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 8、“上海的名牌大学,不是为上海人开的,而是为所有才华横溢的孩子准备的。”这难以论证教育补贴应该平等。甚至可以反过来说,为了吸引这些“才华横溢的孩子”,资源向他们倾斜一些,期待培养出更多建设上海的新上海人,使上海形成人才高地,这样对上海不是更好吗? 9、如果上海的大学中本地生源占了大多数,如果大学录取政策向本地生源倾斜,那么是否应该得出相反的教育不公平的结论呢?更何况,大学只是教育的一个阶段,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情况又如何呢?——仅以大学为例论证作者的观点,也是一种以偏概全。 10、材料开头试图证明,外来受教育者及其父母可能会是潜在的不和谐因素,后面又试图说明上海的教育资源“是为所有才华横溢的孩子准备的"。试问,上海的教育资源到底吸引了哪一类人?这样两个极端的情形有代表性吗?在受教育者踏入社会之前,恐怕很难判断他们到底会成才还是作乱,所以这难以作为评价标准,一刀切的做法恐怕未必可行。 11、受教育未必是零和博弈,教育资源的匮乏不一定是由外来者造成的,完全有可能是政府投入还不够造成的。材料列举的情况是否也发生在外地人的家里?这些情况又有多大代表性?归根到底,这样的论证难以说明政府的倾斜性补贴造成了上海本地家庭的贫困,对观点的支持是不足的。 12、“外乡的孩子在这里享受着每学年(期)4500元的补贴”不一定是“本地的孩子被挤压到了贫困的边缘”的原因。补贴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但家庭收入少并不一定是由于外来者造成的。是否拒绝外地人入学,这种情况就能避免?就算能避免,是否会带来更大的不稳定、不和谐?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U8v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学习动机
苏格拉底方法的内容和意义。
某公司有F、G、H、I、M和P六位总经理助理,三个部门。每一个部门恰由三个总经理助理分管。每个总经理助理至少分管一个部门。以下条件必须满足:(1)有且只有一位总经理助理同时分管二个部门。(2)F和G不分管同一部门。(3)H和I不分管同一部
虽然:Haibei岛上有多种品牌的汽油出售,但是,当地的汽油公司出售的精炼油都是从Haibei港唯一的储油罐中得到的,这个储油罐总是补充同一质量的汽油。因此,在Haibei岛销售的汽油也许品牌和价格有所不同,但它们实际的贡量是相同的。上文的结论依赖以下哪项
已知抛物线y=x2—2x+4在点M处的切线与x轴的交角成45°,则点M的坐标为().
从点(2,0)引两条直线与曲线y=x3相切,求这两条直线与曲线y=x3所围图形的面积.
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会放飞风筝。如果天空不晴朗,我们就不会放飞风筝。如果天气很暖和,我们就会放飞风筝。假定上面的陈述属实,如果我们现在正在放飞风筝,则下面的哪项也必定是真的?I.风很大Ⅱ.天空晴朗Ⅲ.天气暖和
假设大型设备在任何长度为t的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N(t)服从参数为λt的泊松分布.求相继出现两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间隔T的概率分布;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6,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px-2=0,可求p的值。(1)已知该方程有一根x=2(2)设该方程的两个根为x1和x2,而
随机试题
机动车仪表板上(如图所示)亮时表示什么?
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以使用
下列设备中属于通信网的终端节点的有()。
企业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均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
德克萨斯仪器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电子工业公司,多年来一直实行在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中共同管理的管理体制。公司实行的这套管理体制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极为良好的效果,使这个总部设在德州达拉斯的仪器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每年的销售量超过30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
俄罗斯:梅德韦杰夫()
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的利率决定理论是()。
ChineseAcademyofEngineering
设随机变量X~F(m,n),令P{X>Fα(m,n))=α(0<α<1),若P(X<k)=α,则k等于().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