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请据此教材内容设计1课时(45分钟)的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请据此教材内容设计1课时(45分钟)的教案。
admin
2019-09-19
32
问题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请据此教材内容设计1课时(45分钟)的教案。
选项
答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二节,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为学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所以,本节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总体设计 1.教学目标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三种材料比较,弹力布更能体现细胞膜的柔变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相对好一些。当然,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与真实的细胞膜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2.有条件的话,使用微孔塑胶或利用激光给气球打上微孔都可以作为细胞膜的模型。使用透析袋也可以。如果制作临时使用的模型,利用猪或其他动物的膀胱做细胞膜是更加理想的材料。 【问题】再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板书】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问题】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提示。 【提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有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的。 2.有必要。仅靠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还应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修正。 3.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科学家因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问题(边问边讲述)】2.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介绍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 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脂双层这一结论) 4.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和罗伯特森1959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 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讨论技术的进步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思考与讨论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如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人们终于看到了膜的存在;冰冻蚀刻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膜的内外两侧并不对称;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又证明了膜的流动性等。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人类的认识便不能发展。 2.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始终引导入们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人类一步步接近生物膜结构的真相。例如,不同生物膜的功能是有差异的。在生命系统中,一般来说,功能的不同常伴随着结构的差异,而早期的生物膜模型假定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相同的,这显然与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功能不完全相同是矛盾的。还有,不同膜的厚由此促进学者们重新研究脂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问题。一些学者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红外光谱等技术证明了膜蛋白主要为球形结构。冰冻蚀刻电镜技术又证明了脂双层中分布有蛋白质颗粒,这样又发展了生物膜模型。生物膜中存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在生物膜中的不同分布情况,恰能较好地解释不同结构的生物膜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板书】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讲述】这一模型是桑格和尼克森于1972年通过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修正而提出的。 【板书】它的主要特点是: (1)膜结构的不对称性和不均匀性。(将膜蛋白分为外在蛋白和内在蛋白,并且指出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的流动性。(认为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小结】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它的主要特点是: (1)膜结构的不对称性和不均匀性。 (2)膜结构的流动性。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四、作业布置 (一)基础题 1.提示:细胞膜太薄了,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而19世纪时还没有电子显微镜,学者们只好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入手进行探究。 2.脂质和蛋白质 3.提示:这两种结构模型都认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是:(1)流动镶嵌模型提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横跨整个脂双层,有些部分或全部嵌入脂双层,有些则镶嵌在脂双层的内外两侧表面,而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2)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而三层结构模型则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结构。 4.D (二)拓展题 1.提示: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历史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也告诉我们建立模型的一般方法。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用观察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一种模型最终能否被普遍接受,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能否很好地解释相关现象,科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的。 2.提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不可能完美无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的研究将更加细致入微,对膜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将能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各种功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流动镶嵌模型。 五、教学反思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部分内容可以联系第一章的第二节,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索是一个在继承中不断验证、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其道路是曲折的,更要让学生尊重科学。这样,通过科学探索史的学习,让学生自我启示,可加深他们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TmE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生物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生物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课文,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设计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发电厂周围250~1000米范围内9月份树木叶片含硫量的平均值。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能够监测植物含硫量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若该图为我国耕地用途转变模型()
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时的中国社会基本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的道路上,也一度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请看下面几幅图片回答问题。从上述近代中国注重教育发展的几个实例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随机试题
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药物有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辖区为()
低钾血症时最早表现为
女性,32岁。近1个月腹胀,腹痛,低热。查体:腹饱满,全腹轻压痛,移动性浊音(+)。为明确诊断应立即检查
A、黄芪B、大血藤C、莪术D、麦冬E、鸡血藤饮片切面具散在的筋脉点的药材为
有机磷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玻璃钢防眩板密度的技术要求为()。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z=f()+g(eχ,siny),f的二阶导数连续,g的二阶偏导数连续,求
下列语句中,与语句"(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