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2010试题——平改坡屋面结构布置 【试题要求】 1.任务描述 图3.3—35为某多层住宅的平屋面拟改为坡屋面(图3.3—36),结构自下而上采用卧梁、立柱、斜梁、檩条支承方式(图3.3—37),屋顶平面图已给出屋面改造所需的卧梁和坡屋面交线。要求按照经济
2010试题——平改坡屋面结构布置 【试题要求】 1.任务描述 图3.3—35为某多层住宅的平屋面拟改为坡屋面(图3.3—36),结构自下而上采用卧梁、立柱、斜梁、檩条支承方式(图3.3—37),屋顶平面图已给出屋面改造所需的卧梁和坡屋面交线。要求按照经济
admin
2019-10-21
50
问题
2010试题——平改坡屋面结构布置
【试题要求】
1.任务描述
图3.3—35为某多层住宅的平屋面拟改为坡屋面(图3.3—36),结构自下而上采用卧梁、立柱、斜梁、檩条支承方式(图3.3—37),屋顶平面图已给出屋面改造所需的卧梁和坡屋面交线。要求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完成结构布置。
2.任务要求
(1)卧梁上布置立柱,立柱间距根据斜梁支承点要求不大于2600mm。
(2)立柱上支承斜梁(外墙上部由卧梁支承斜梁,无须立柱),斜梁不得悬臂或弯折。
(3)斜梁上搁置檩条,檩条跨长(支承间距)不大于3600mm,檩条水平间距不大于800mm。
(4)屋面水平支撑设置于端部第二或第三开间,立柱垂直支撑设置于端部第三及第四开间。
3.作图要求
在屋顶平面图上用所提供的图例画出坡屋面的立柱、斜梁、檩条、水平支撑和垂直支撑。
4.图例(表3.3—13)
选项
答案
详见图3.3一38。 [*]
解析
1.平改坡屋面荷载传递顺序
屋面板→檩条→斜梁→立柱→卧梁。
2.立柱的布置
(1)所有的立柱一定要布置在给定的卧梁上。
(2)立柱的间距不大于2600mm。
(3)所有的立柱都是斜梁的支点,因此,在确定立柱位置时,应先对斜梁的布置有所预定。
(4)因考题要求斜梁不能悬臂或弯折,所以斜梁端部必须有立柱。
3.斜梁的布置要点
(1)屋面的斜脊、天沟及坡屋面处,都应加斜梁。
(2)坡屋面处的斜梁间距应按题目的规定不大于3.6m。
4.檩条布置
檩条水平间距不大于800mm。
5.水平支撑的布置
(1)对于轻钢屋面都要加屋面横向水平支撑,保证屋面整体性。
(2)屋面水平支撑设置于端部第二或第三开间。
6.垂直支撑的布置
立柱垂直支撑设置于端部第三及第四开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SNX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建筑技术设计(作图)题库一级建筑师分类
0
建筑技术设计(作图)
一级建筑师
相关试题推荐
双代号网络计划中,若非关键工作延误一天结束,其他工作不变,则关于各工作总时差、局部时差的变化中,正确的是()。
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错误的做法是()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芯柱施工中,待砌筑砂浆强度大于()MPa时,方可浇灌芯柱混凝土。
土方开挖时,一、二类土的放坡起点高度为()
某设备基础的施工图,由于到货的设备尺寸与委托方提供的资料严重不符,致使对施工图必须进行修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城市型双坡道路断面图例,()是正确的。
关于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的规定,下列()是正确的。
以下()答案是正确的。Ⅰ.此图表示截水沟;Ⅱ.此图表示路堤;Ⅲ.“1”表示1%纵坡;Ⅳ.箭头表示水流方向;Ⅴ.“40.00”表示变坡点间距离;Ⅵ.“40.00”表示地坪标高;Ⅶ.“1”表示变坡点编号
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下列项目中。应按水平投影面积或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全面积的是:(2019年第78题)
砌体结构底层的墙或柱的基础埋深较大时,则墙的高度应自楼板底算至()
随机试题
埋弧焊时,开坡口通常是控制余高和调整熔合比最好的方法。
关于原发型肺结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此病例中医诊断(假设信息)若患者带下日久,滑脱不止,处方宜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清醒后,出现心悸、饥饿、出汗,又发生意识不清,应
预应力筋和金属管道在仓库保管时,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介质,在室外存放时间不宜超过( )个月。
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连续梁、板内力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计算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Java语言提供了自动垃圾回收机制,垃圾回收器负责完成的任务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支配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
Asweknow,itisveryimportantthatafirmshouldpayattentiontothetrainingofitsstaffasthereexistmanyweakpartsi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