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在经过某偏僻路口时,发现其好友乙抢劫了丙的财物,且由于乙先前的暴力行为,导致丙流血过多,陷入昏迷状态。甲赶忙对乙说:“你惹麻烦了,快找个地方躲躲,走得越远越好。”甲还将自己远房亲戚的姓名、住址提供给乙,并给乙3000元。乙于是坐火车投奔甲的亲戚。甲、乙分
甲在经过某偏僻路口时,发现其好友乙抢劫了丙的财物,且由于乙先前的暴力行为,导致丙流血过多,陷入昏迷状态。甲赶忙对乙说:“你惹麻烦了,快找个地方躲躲,走得越远越好。”甲还将自己远房亲戚的姓名、住址提供给乙,并给乙3000元。乙于是坐火车投奔甲的亲戚。甲、乙分
admin
2021-01-31
49
问题
甲在经过某偏僻路口时,发现其好友乙抢劫了丙的财物,且由于乙先前的暴力行为,导致丙流血过多,陷入昏迷状态。甲赶忙对乙说:“你惹麻烦了,快找个地方躲躲,走得越远越好。”甲还将自己远房亲戚的姓名、住址提供给乙,并给乙3000元。乙于是坐火车投奔甲的亲戚。甲、乙分别离开现场,3小时后,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008延/2/19)
选项
A、抢劫罪
B、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窝藏罪
答案
D
解析
(1)乙独自实施抢劫已经完全结束,甲在他人犯罪完全结束后再加入进来不能成立承继的共犯,故甲不构成抢劫罪(共犯),故不选A选项。
(2)甲明知乙是犯罪人还为其提供隐匿处所,构成窝藏罪。故D选项正确。
(3)问题在于:甲能否成立乙的不作为行为(犯罪后不救治)的教唆犯?回答是否定的。首先,乙不救治被害人的行为是其自身决意,而非甲造意,甲不属教唆。其次,甲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无因果关系,死亡结果不是因甲阻止乙施救而造成。没有甲的行为,按常理乙照样会逃走并造成同样结果,故而,没有甲的行为,被害人仍然死亡,甲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条件关系。此外,甲对乙没有支配利用,也不能成立间接正犯。因此,即便死亡结果是因乙犯罪后不救治而引起的(此不作为行为被先前的抢劫罪所包容),甲也不能成立此不作为行为的共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SAr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甲在乘坐乙的出租车时,将公文包遗忘在出租车内,包内有现金5万多元。乙将该公文包予以隐藏。几天后,甲找到乙所在的出租车公司,将乙辨认出来,但乙拒不交出公文包。对乙的行为定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何某在一快递公司担任装卸工。利用当班装卸托运包裹的职务便利。先后多次窃取电脑、手机等物品,共计价值4.5万元。对何某行为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甲借口忘带身份证,用假名字骗过宾馆服务员,住进该宾馆二楼一个标价468元的标准房。次日凌晨1点左右,甲用随身携带的螺丝刀拆下电脑主板、内存条硬盘等配件(总价值6000元),然后在未付房费的情形下,若无其事地离开宾馆。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哪一段时间应计入一审案件审理期限?()
关于为未成年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有一天。某公安机关法医鉴定室的法医王某在下班途中.亲眼目睹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鉴定意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上诉人张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某市中级法院审理该案后认为,一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对张某所犯诈骗罪和抢劫罪两罪中诈骗罪判处的刑罚不当,一审判决两罪的刑罚分别为3年和8年,合并执行10年,其中,诈骗罪的准确量刑应为5年,根据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下列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叙述,错误的是:()
地方人大在调查特定问题时,可以组成调查委员会。下列关于调查委员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下列选项中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的是()。
2016年3月1日,长江全流域进入禁渔期,这也是长江全流域____次同时启动禁渔期管理。()
设I=+,交换积分次序后,I=()。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包括()。
关于对操纵市场行为的理解,下列行为属于操纵市场的是()。Ⅰ.甲、乙串通,通过他们控制的资金,相互交易,控升股价Ⅱ.某基金管理人,通过互联网散布关于A公司的不实信息,从而达到推高A公司股价,使其投资获利Ⅲ.某基金经理与某上市公司高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该期限为()。
日常办公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和表格处理软件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迁移的概括说
有志者事竟成。
ThomasMalthuspublishedhis"EssayonthePrincipleofPopulation"almost200yearsago.Eversincethen,forecastershavebei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