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学生刘凯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上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学生刘凯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上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
admin
2019-04-10
94
问题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学生刘凯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上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例三: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刘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
例四: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五: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上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选项
答案
上述5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依据行为主义学习观点,一种行为若不予以强化就会消退。他对学生“做鬼脸”的行为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最终使其消退。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作过激的反应,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化。 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他对学生采取“孤立”的措施,目的是将违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来,防止其不当行为因部分学生的支持赞赏而得到强化。 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惩罚法。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质较严重,予以忽略是不恰当的。教师采用严肃批评、写检查等惩罚性措施,使其错误行为受到禁止,或使其发生的概率降低。 例四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地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 例五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Ry0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硕士(教育综合)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教育硕士(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简述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苏州大学2014】
三组被试对三种颜色的反应时如下表【苏州大学2016】问题:(1)这是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2)自变量有几个水平?(3)统计方法是什么?(4)①②③④这四个空填什么?(5)统计效果是否显著?
什么是研究的内部效度?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浙江大学2013】
外部效度【华南师范大学2014;首都师范大学2017】
论述长时记忆。【华南师范大学2014】
简述“爱情三角理论”。【吉林大学2013】
简介艾森克的三大人格维度及其生物学基础。【辽宁师范大学2013;河南大学2013】
论述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步骤。
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处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塑造是发展的重要源泉,而塑造也可以表述为_____________或观察学习。
随机试题
按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的细胞是
如果某药血浓度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就表明
产前检查应1周1次腹部检查可区分胎头胎体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最常见的酸碱失衡是()
委托人可根据监理人的工作情况,进行奖励。具体内容由双方在( )中规定。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需要考虑()。
段落中除首行以外的其他各行与左侧边界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是___________缩进。
学习策略是外部的操作程序,与内部的调控活动无关。()
下列行为中,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有()。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