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选做题I: 中国在崛起,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中国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国内生产总值由25年前的1473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4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8512亿美元;利用外资由几乎零累计达到6796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67亿美
选做题I: 中国在崛起,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中国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国内生产总值由25年前的1473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4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8512亿美元;利用外资由几乎零累计达到6796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67亿美
admin
2013-12-29
30
问题
选做题I:
中国在崛起,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中国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国内生产总值由25年前的1473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4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8512亿美元;利用外资由几乎零累计达到6796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4033亿美元;高速公路由零公里增加到29800公里;电话用户由192万户增加到2.6亿户,移动电话也是2.6亿户。多种重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贫困人口由2.5亿降到3000万。从1989年到2003年的15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和“非典”的不利影响,年均增长仍达8.8%。普遍认为,中国快速发展势头还将继续,在今后二三十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伴随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摘自《新华网》(2004-2-20)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选做题II:
俄罗斯和中国都进行了改革,但是中国的改革成就大于俄罗斯。试比较两国改革的异同。
选项
答案
选做题I: (1)中国的崛起是个稳定的因素、发展的因素、和平的因素。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世界来说,是一种机遇,而不是威胁。 (2)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带给亚太地区的是巨大的历史机遇而不是威胁。这种巨大的历史机遇同时来自于中国的社会制度、外交政策与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建设的理性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在历史上深受战争和内乱之苦难,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重要,和平有利于亚太地区发展稳定。 和平崛起中的中国,则是亚洲和平崛起的一部分。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得益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验与发展,而且意味着中国作为亚洲一员,将会对亚洲其他国家首先是周边国家的发展、繁荣和稳定,发挥愈益积极有益的作用。 (3)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欧洲以及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在发展的问题上,欧洲和中国一样,都处在和平崛起的进程中。第二,在国际战略观上,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欧洲与中国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发展、互信互利、造福人类的国际环境。都赞成多边主义,主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法治的精神改革现存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以长远的眼光推进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中欧之间的互利合作。 (4)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意义。第一,中国的和平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国的崛起及“10+1”、“10+3”等经济合作机制的启动与发展,将促进整个亚洲的崛起。第二,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推动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中国是霸权主义的反对者、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提倡者和多极格局的促进者,所以,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将有利于世界的均衡与稳定。第三,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中国崛起的手段是和平的,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选做题II: (1)由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9年增长293%,而同一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57.3%。总结中国20多年经济改革的经验,应当指出,无论是在具体的经济成果上,还是在社会发展经济模式的生命力上,中国都大大超过了俄罗斯。 (2)中俄两国经济体制改革比较。 第一,所有制改革。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运用股份制的管理形式和建立公司管理体制。而俄罗斯试图通过私有化将国有制改为多种形式的私有制。 第二,农业改革。中国农业改革为土地为集体所有,实行家庭承包,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农民得到了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俄罗斯的农场没有得到发展不是因为没有私有的土地,而是没有足够的积累,银行贷款利率高,工业产品和农机价格昂贵,地方领导恣意妄为。 第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国企业改革中企业逐渐变成了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俄罗斯对企业管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中国企业的改革经验表明,重要的不是企业的迅速私有化,不是国家放弃所有干预,而是逐步地从指令性管理过渡到利用经济杠杆进行指导性管理。 第四,市场体制改革。俄罗斯为了形成市场环境利用了价格放开的纯货币主义方式,引发原材料、设备和消费品价格暴涨。中国的经验是在市场条件下建立价格形成体系。由于国家控制价格和保留对主要原材料的指导性价格,中国在80~90年代成功降低通胀率。 第五,宏观经济调控体制的改革。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财政体系的改革。中国的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作用依然重要。在俄罗斯出现了依靠生产资本建立起来的众多银行,银行贷款利息高期限短。同时由于高通胀和价格猛涨,国内市场大大减少了对俄罗斯产品的需求,沉重打击了本国工业和国家财政收入,导致国家财政出现问题。 第六,社会改革。70年代末中国逐步取消了收入的平均主义原则。现在中国存在着下岗职工和流动人口两个主要社会问题。在俄罗斯,由于私有化和结构改革,出现了失业,贫富悬殊加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第七,对外经济改革。中国认为对外开放是经济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保障了国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中国大量吸引和利用外国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外经贸合作利用外部和内部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俄罗斯改革以来外贸活动没有得到改善,俄罗斯的出口仍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进口仍是消费品。外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很少。 (3)两国改革的相同点为:改革的目标相同,即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而不同点在于中国从改革初就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认真进行了改革的理论总结;而俄罗斯则基本上是对西方的盲目照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RROa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试述个人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实际,说明扩大消费需求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义。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坚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发展进程看,其特征有()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搞得很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请根据邓小平的这段科学论述,分析说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及其意义。
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库存的已生产的商品的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做“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第二条指导方针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继续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下面是一组关于台湾问题的材料:材料1邓小平于1982年1月接见海外朋友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的构想。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标志着近代西方列
随机试题
A、Heisclever.B、Heissevere.C、Heisnotnaughty.D、Heisnaughty.C
乳粉酸度测定时,滴定终点的颜色是由微红色变成无色,30s不褪色。
血瘀型产后小便不通,首选方剂为肾阴亏虚型产后小便淋痛,首选方剂为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解救时,为防止并发症,在严重时可选用
患者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渐至神昏痉厥,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其证候是
在市场形成价格时,决定价格水平高低的诸多因素中,()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下列各项属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审批程序的有()。
国有企业、固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
酝酿效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遇到难题后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如果把它暂时放到一边,先去干别的工作或者先去休息、娱乐,过一段时间很可能突然找到了灵感,先前的难题轻而易举就找到了答案。这种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酝酿效应”。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酝酿
初始802.11协议支持的最大数据速率是多少?A、1Mbit/sB、5Mbit/sC、2Mbit/sD、3Mbit/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