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以下是有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世界及西方大国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以下是有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世界及西方大国
admin
2009-07-28
59
问题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以下是有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世界及西方大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1年 1993年 1996年
世界 1991 2327 3319
国别 美国314
日本307
法国239
德国237
英国163 美国782
英国255
法国206
德国153
日本138 美国878
英国446
德国278
法国265
日本234
五国合计 1260 1534 2101
材料2
全球经济使得世界上所有生存有道的经济单位,都能够在需要发展时摄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东西。他们不再需要就近寻找资源,也不必再依赖政府的正式出力,就可以获得他国的资源或敲开消费者的大门。这种情况已使传统上扮演“中介人”功能的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变得无用武之地。全球市场靠自已的力量就运作得很好,因此民族国家再也不必扮演创造市场的角色。实际上,现在民族国家自己问题重重,大部分时间反而成为全球经济的绊脚石。假如情况许可,从全球角度所拟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会自行流通到有需求的地方而不必受到民族国家的干预。这种现象使得民族国家的中介角色逐渐消失掉,那么谁能坐在全球会议桌前提出全球性解决方案,其资格就不再是根据人工划分的国家疆界,反而是更重视他所代表的地理区单位。
摘自(日本)大前研一《疆界消失在无国界的世界中》
材料3
1999年9月21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美国高级官员斯蒂格利茨对列强在就贸易自由化问题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方面的“虚伪”进行了抨击。他说,穷国对一种新的企图持警惕状态,即 试图说服它们进一步向产品和劳务开放本国市场,它们的这种状态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人们看来很虚伪。”斯蒂格利茨说,一个最近的实例是,美国对本土制造商惟命是从,决定动用联邦反倾销法律来抵制来自巴西、俄罗斯和另外一些国家的钢材。还有欧盟的农产品补贴问题。
摘自路透社日内瓦1999年9月23日电
材料4
美国的普遍利益在于鼓励那些被文化冲突分裂的国家通过共同利益的沟通走向一个发展的世界。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在于确保世界如果走向一种共同语言,那么它将是英语;世界如果趋向于建立共同的电信通讯,那么在安全和质量标准上它将以美国为标准;如果世界在电视广播和音乐上连为一体,那么节目和程序上将是美国的;如果世界要发展共同的价值观念,那么这些价值观念将是适合于美国的价值观念。
摘自(美)罗斯科普夫《是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赞美吗?》
材料5
如果第三世界在华盛顿发生了什么信息的话,那就是:我们仍然愿意为全球化付出代价,只要我们能确信,如果我们按规则办事,它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从现在起,我们要参与制订这些规则。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摘自(美)《商业周刊01998年10月19日评论《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危机》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材料1反映的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3评析材料2所体现的观点。
(3)结合材料l,分析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5和材料1、3,阐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选做题Ⅱ:
以下是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材料:
材料1
从1977年阿根廷马德普拉塔的联合国水会议以来的几十年间,联合国有关机构组织了大量专家研究水的问题,召开了多次关于水与环境、水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向国际科学界、世界水资源管理 者和决策者提出了建议,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对付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尤其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大家关注的热点就是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环境和水资源问题。会议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僻》等重要文件,对解决和缓解水资源和水环境危机提出了,)系列战略性措施。
摘自《世界水资源问题研究趋向》,《中国水利》1999年第7期
材料2
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将增加到2025年的80亿和2050年93亿,预计全球人口能稳定在105或110亿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水资源、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将更加紧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引发空前的危机。
摘6《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
材料3
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和扩大,已经影响到区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在经历了一九九八年长江特大洪水和近两年的沙尘暴频繁发生之后,中国的生态问题特别是西部的生态退化日渐突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森林质量下降等呈上升趋势。生态问题不仅导致地区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条件退化,而且出现大范围的生态失衡,加剧了贫穷/灾害风险和生态危机,使经济难以持续增长并引发社会不稳定。
摘自南方网:《环境问题:本世纪最严重挑战之一》(2003牟12月7日)
材料4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2、3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试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
原因。
(2)结合材料4,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及其意义。
(3)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哲学依据。
选项
答案
选做题Ⅰ: (1)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西方五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美国拥有明显优势。 (2)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作用不管发生多大的变化,它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从材料3也可看出,发达国家一方面宣扬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搞贸易保护主义,说明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作用并未消失。材料2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作用逐渐消失,实际上否定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是宣扬“主权过时论”,目的在于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 (3)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是企图将全球化变为美国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经济等多方面的优势,并有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订规则,并加快自身的发展。 选做题Ⅱ: (1)材料1~3突出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面临着一系列的全球性经济问题,即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缺乏;人口的持续膨胀;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等等。全球经济问题的产生,与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片面发展观等因素相关,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造成大气污染、导致人类生存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恶化。第二,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的功利性导致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结果遭到自然的惩罚。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因此,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人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这一原理的具体体现。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和普通联系的。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坚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解析
经济全球化一直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出题重点。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表现以及其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等相关原理和知识点,都是考生应该重点复习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QqZa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医为病人开药方,人参、白术、党参及黄芪4种药材至少含一种,所选药物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要有人参,必须有白术;(2)若有党参,必须有黄芪;(3)没有黄芪,除非有白术;(4)党参和人参至少有一个。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断定一定为真?
参加一次中美两国学生交流会的110名学生中,男生65人,美国学生51人,中国男生32人。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关于参加会议的人员情况一定为真?Ⅰ.美国男生33人;Ⅱ.中国女生27人;Ⅲ.美国女生l8人。
科学家已经证明,采用新耕作方法可以使一些经营管理良好的农场在不明显降低产量、甚至在提高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化肥、杀虫剂和抗生素的使用量。批评家:你们选择的农场是使用这些新方法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农场。为什么不提那些尝试了新方法却最终失败了的农场呢?以下哪
妈妈每天早上都会为上小学的儿子做早餐。妈妈会做的早餐品种有面条、水饺、稀饭、蛋炒饭、煎饼等五种,但每天她只为儿子做其中的一种。已知:(1)做面条比较容易,一周做两次,两次在一周内相隔3天;(2)做稀饭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做面条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一周
某集团举办一次知识问答,甲、乙、丙三人同时回答一道题,每人答对答错互不影响.已知甲答对的概率是,甲、丙二人都回答错的概率是,乙、丙二人都回答对的概率是,则甲、乙、丙三人中恰有两人答对该题的概率为().
经济的良性循环是指不过分依靠政府投资,靠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增长。近几年,我国之所以会出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是靠政府加大投资实现的。以上陈述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一项结论?
科学家发现,人体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心脏病有预防作用。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体内HDL含量明显下降;如停止吸烟,含量就会增加。HDL含量最高的是瘦子,最低的是胖子。男性在四十几岁时,HDL含量下降,女性则相反,老年妇女的HDL含量高于老年男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克雷伯氏菌等细菌能引起多种疾病和感染。同时各种抗生素往往又对它们无可奈何,因而这些令人闻之色变的细菌被称为超级细菌。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微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不仅能追踪超级细菌的源头,而且能追踪到其他耐药细菌的源头。
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可以通过对木料的检测来确定树木被砍伐的年份。因此,通过古建筑中幸存的木料,就可以确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份。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基于的假设?
在对待异地高考问题上,甲方认为,异地高考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乙方认为,异地高考将导致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则不能作为上述双方观点论据的是哪项?
随机试题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为()。
患者,男性,70岁,因前列腺增生造成排尿困难,尿潴留,已10小时未排尿。目前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据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成计算机指令的两部分是()
2013年全年,我国出口苹果数量为994,664.1吨,同比增长1.9%,金额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7.3%。2013年12月,我国出口苹果数量为117,478.4吨,比11月下降8.0%,金额为1.2亿美元,比11月下降7.7%,同比出口数
0,1,1,7,14,13,39,()。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ifB、becauseC、sothatD、beforeC本文中此处表达的意思是:你得学会训练思维,这样,学习就成了一件乐事……。在四个选项中sothat引导结果从句,与上下文的意义相符。if,because,before都不正确。因此本题答案
WhyPagodasDon’tFallDownA)Inalandsweptbytyphoonsandshakenbyearthquakes,howhaveJapan’stallestandseeminglyflim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