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议题。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议题。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
admin
2020-06-13
58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议题。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自《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材料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与凝练。我国改革首先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没有有序的市场秩序。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既是对改革路线的延续,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中国在初步实现了从“无法之治”到“有法之治”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到从“静态法制”到“动态法治”的转变中。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再次体现了党的治国理政理念质的提升,由此,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方式。法治是推进改革最稳定、最有效的保障力量,因此是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如何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构想,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如何形成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等,恐怕都需要全面统筹和规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能否最终固定下来,要看法治改革的成败,“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能否实现,也要看法治改革的成败。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对法治中国的解读,实质上要由讲中国的法治故事深入到讲法治的中国故事。”
——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2日)
如何理解“对法治中国的解读,实质上要由讲中国的法治故事深入到讲法治的中国故事”?
选项
答案
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从“法治国家”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表明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对“依法治国”内涵的认识不断地走向深刻。而且,“全面推进”四字令依法治国的地位再一次得到提升,即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同时,还要建设法治社会。社会的主角是公民,因此,公民也需要融人到法治社会建设之中。这就要求公民也要学法懂法守法,而且公民也要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运用法律来维护公共利益。这样,全社会普遍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法律意识缺失、法治素养不高、法治能力低下的状况,“法治中国”才能全面铺开、由点到面,由讲“中国的法治故事”深人到讲“法治的中国故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Qe2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所归纳的关于我党对台工作的“一纲四目”的方针中“一纲”是指( )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既要有良好的客观条件,还要有不懈的主观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人们为获得经济利益,不断毁林造田、开荒种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从认识论说,这表明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焦点是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如果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这在认识论中犯的错误是()。
随机试题
患者,男,40岁。患慢性阑尾炎,心肺功能良好。按医嘱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输注,适宜的滴速为
在酶催化的反应历程中,过渡态的基本特征是
Britishscientistsarepreparingtolaunchtrialsofaradicalnewwaytofightcancer,whichkillstumoursbyinfectingthemwi
A.阴阳互损B.阴阳偏胜C.阴阳格拒D.阴阳离决E.阴阳亡失形成寒热真假的病机是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背景资料]某市中心区新建一座商业中心,建筑面积为26000m2,地下2层,地上16层,1~3层有裙房,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尺寸为8.4m×7.2m,其中2层南侧有通长悬挑露台,悬挑长度为3m。施工现场内有一条10kV高压线从场区东侧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一宗土地进行住宅开发,地价为1200万元,一次性付清。预计建设期为两年,第一年建设投资800万元,第二年建设投资1200万元。住宅总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预计平均售价为4000元/平方米。销售计划为:建设期每年分别预售房屋的209
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骨擦音或骨擦感B.血压降低C.持续高热D.功能障碍骨折专有体征
CommunicationSkillsI.Theintroductionofcommunication1)meansforcommunicationinhistory—【T1】andbodymovements【T1】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