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一故事:有一年的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曹操看见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

admin2017-11-09  18

问题 《三国演义》中有一故事:有一年的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曹操看见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曹操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望梅止渴”的故事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选项 A、意识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壳
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也就是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将意识表达出来。曹操通过语言向士兵传递前面有梅林的信息,士兵们通过对客观存在的梅子的主观理解,才能达到“止渴”的效果。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Qbb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