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要求,准备在高二开设专题阅读课程。下列作品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是( )。
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要求,准备在高二开设专题阅读课程。下列作品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是( )。
admin
2019-07-04
60
问题
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要求,准备在高二开设专题阅读课程。下列作品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是( )。
选项
A、张承志《黑骏马》
B、古华《芙蓉镇》
C、郁达夫《银灰色的死》
D、孙犁《白洋淀纪事》
答案
D
解析
A项,《黑骏马》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B项,《芙蓉镇》通过描写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写出了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c项,《银灰色的死》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与生活方式的解读,阐述了主人公对物质、精神的基本态度,表达了人的欲望不能被落后的、迂腐的思想禁锢,而应该要释放的真实诉求,同时分析了这种欲望主题产生的原因。D项,《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由此可知,D项作品符合“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这一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QN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片段选自某课堂实录,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教师使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语言呈现?请具体分析。(2)此片段遵循了语言呈现的什么原则?请具体分析。T: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吗?你可以用英语来问问。S;Doyoulikeyell
教学片段:(1)某教师在讲授有关奥运会的zyjszxkyyread时,让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听新闻收集一些关于奥运会的图片、数据、新闻报道等。(2)课上让学生分组派代表讲述查到的奥运会资料,并进行ppt展示。(3)提出一个问题从而将话题引到本节课
设计任务:请参考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2What’sthebestradiostation?一课SECTIONB部分的语言素材,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学生概况:本班为中等城市普通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0人。多数学生
王老师是七年级的英语老师,在一次英语课上,他首先讲解了like与dislike的区别,然后要求学生做一项配对活动,活动结束后,他宣布做练习四。整个活动过程中,王老师始终在台上,活动过程如下图。(1)该教师在每个活动阶段分别存在什么问题?(2)针对每个
下面是某教师在阅读课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目标。该单元的话题是Animals。根据所给信息从下列三个方面作答:(1)分析上述教学目标存在的三个问题;(2)提出三条相应的建议;(3)分别修改各项教学目标。
下面是某教师在一堂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听力课的听力材料及某一个教学步骤的记录。听力材料:一篇关于世界石油争端问题的新闻Teacher:Nowlistentothetapecarefullyandanswerthequestionson
请阅读下面一份学生的书面表达以及教师的评语,并回答问题。Hi,Suzanne,Firstofall,welcometoChina.Infact,manystudentshavethesameproblemlike
请谈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把握生词量和语法难易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所选用阅读材料的生词量和语法难易度。
课堂提问有哪些功能?简述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内涵,并各写出一个英语例子加以说明。
随机试题
手动操作隔离开关的要点有哪些?
有关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叙述哪项正确
某初孕妇,33岁,孕8周,近2日感心悸,夜间常因胸闷起床,查:心率120次/分,呼吸22次/分,心界向左扩大,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杂音。肺底部有湿罗音,双下肢浮肿,恰当的处理是
容易发生吐泻、疳证等脾系疾病的时期是
下列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有()
下面四个关于行政复议的选项中,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下面的行为属正面强化的是()。
在明末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是()。
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划分原则是()。
A、Regretfulandreluctant.B、Confidentandhappy.C、Frustratedandpessimistic.D、Indifferentandunwilling.B根据句(5-1)和句(5-2)可知,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