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根据所报学科岗位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所报学科岗位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admin
2017-02-17
65
问题
根据所报学科岗位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
本参考答案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要求,为《星星变奏曲》这首诗设计的一则完整的教学简案。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②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技能: ①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②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②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 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②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导人。 师:这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文题、作者) 同学们,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在八十年代蔚为大观的朦胧诗潮,无疑填补了那个动乱的历史年代中诗意的空白。舒婷、顾城等无数富有才情的青年诗人的歌声渲染出时代的色调,建构起一个新的诗学主题。诗人江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作《星星变奏曲》,去体悟朦胧诗独特的审美特征。 二、朦胧诗的解说及作者简介 1.朦胧诗解说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他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瞩目。 三、学习新课 (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2.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3.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二)自由朗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默读课文,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点拨:“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点拨:“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点拨:“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旬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人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足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4.诗中“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点拨:“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便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5.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点拨:“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6.“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点拨: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四、小结 同学们,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星星变奏曲》是诗人对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让人在轻松中感受心灵震动。虽迷茫失落但永不失坚定希望的信念,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而言,是永远鲜亮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Q93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这项工作是()。
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学习。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是()。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特点。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在强调()。
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观点的教育家是()。
随机试题
局部用冷1小时可出现()
某咨询机构受一汽车销售公司的委托,对某地区家用轿车消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该咨询机构从委托单位得到了该地区每万人家用轿车销售量数据,并通过其他途径采集了人均收入有关信息,见表4-1。为了预测2021年该地区家用轿车的销售量,咨询单位拟采用德尔菲法
某日用化妆品厂本月销售600套自产旅行化妆品套装.每套由下列产品组成:自产门红一支(不含税价48元),外购防晒霜一瓶(15元),自产香水一瓶(20元),塑料包装袋(2元)。每套产品单价为85元,以上均为不含税价,其本月销售套装产品应当缴纳的消费税为(
下列名山中,()是唯一受过古代皇帝封禅的名山。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句话启发我们在用人方面要坚持()。
蓄积器官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毒物在蓄积器官内的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这种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这种器官叫作效应器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张工作的时间是12点到19点,某天小张在上班时间先后参加了两个时长为半小时的讨论会,两个讨论会开始时小张手表上的时针和分针都呈90度角。则两个会议的开始时间最多间隔()。
下列关于综合布线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Thereisadifferencebetweenscienceandtechnology.Scienceisamethodofanswering(51)questions,technologyisamethodofs
Youwillhearpartofaconversationbetweentwocompanyemployees,awomancalledRoseandamancalledSteve.Foreachquesti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