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
admin
2021-04-06
62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凸透镜”一节,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图5.3-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
任务:
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选项
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Pr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的思想。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教师在讲解“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时,设计了如下所示板书,该板书属于()。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非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病毒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草履虫的运动和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内容。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在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方面,应能列举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鸦、东北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内容。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在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方面,应能列举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鸦、东北
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图9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问题: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
随机试题
男性,25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经DA方案治疗后部分缓解,近日自觉左下肢疼痛,腰椎4~5椎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应如何治疗
A、原体B、始体C、包涵体D、核糖体E、噬菌体具有繁殖性的衣原体结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有
A.酚妥拉明B.异丙肾上腺素C.酚苄明D.普萘洛尔E.噻吗洛尔
巨大卵巢囊肿与腹水鉴别最有意义的体征是
下列公文标题表述准确的是()。
心理科普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某区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心理科普教育活动。街道和社区是心理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各街道也把此项工作列为社区教育的重点;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区教育部门、区妇联等相关单位从实际出发,开展了针对性强的
2013年伊始,北京就遭遇了持续多日的灰霾天气,空气污染引发的“北京咳”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为了破解灰霾困境,有专家建议:从公交车、出租车和市政公用车辆开始,用电动车代替燃油车,以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社会车辆。如果以下陈述为真,哪一项最有力地质
ウサギといえば、耳の長いものと、みんなに親しまれているが、ここで【R1】________のは、ウサギという種類の中でも、ノウサギという野山を走りまわる仲間のことである。ノウサギが走っているところを絵に描いたのを見ると、たいてい耳を後ろになびかせ
LeavingHomeGenerally,mostpeoplehaveintheirmindsapictureoftheir"idealhome",butifyouarestudentsorpeoplej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