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有一辆汽车,先将其抵押给乙,从乙处借款20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来将该汽车抵押给丙,从丙处借款l0万元,同日,将该汽车抵押给丁,从丁处借款10万元,并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其后,甲将该汽车卖给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些?( )
甲有一辆汽车,先将其抵押给乙,从乙处借款20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来将该汽车抵押给丙,从丙处借款l0万元,同日,将该汽车抵押给丁,从丁处借款10万元,并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其后,甲将该汽车卖给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些?( )
admin
2013-05-03
62
问题
甲有一辆汽车,先将其抵押给乙,从乙处借款20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来将该汽车抵押给丙,从丙处借款l0万元,同日,将该汽车抵押给丁,从丁处借款10万元,并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其后,甲将该汽车卖给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些?( )
选项
A、乙对该汽车的抵押权与所有权混同,抵押权消失
B、乙对该汽车仍享有抵押权,但因其所有权的存在,乙的抵押权效力落后于丙丁
C、乙对该汽车仍享有抵押权,且优先于丙丁
D、丙的抵押权设立时间在丁的抵押权之前,因此优先于丁的抵押权
答案
1,2,8
解析
在物上设立抵押权以后,抵押权人取得物的所有权,形成了抵押权与所有权混同的情形。我国《担保法解释》第77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与该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一人时,该财产的所有权人可以以其抵押权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由此可见,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人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并不导致抵押权的消灭,抵押权仍然存在,并仍可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A项:乙享有该汽车的所有权,并不影响其抵押权的存在,A项错误。B项:乙对该汽车仍享有抵押权,并且根据《担保法解释》第77条的规定,可以以该抵押权对抗丙丁的抵押权,B项错误。C项:乙享有抵押权,并根据原顺序优先于丙丁的抵押权,C项正确。D项:《担保法解释》第58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同一天在不同的法定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物登汜的,视为顺序相同。由此可见,当事人同一天登记的抵押权处于相同的顺序,丙的抵押权不因设立在先而在顺序上优先于丁的抵押权,D项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Pl1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论述犯罪未遂的概念、条件和种类。
简述共同犯罪的形式。
简述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试论述侵权法上损害的分类。
不真正义务
遗赠扶养协议
比较分析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
遗赠扶养协议[中南财大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
希尔顿有房屋一套,租给尹其斯居住,约定的租赁期限是4年。在第3年的时候,希尔顿不幸去世,接着,尹其斯也不幸死亡。该租赁房屋由希尔顿之子希蓝峰继承,其要解除租赁合同,收回房屋,而先前与尹其斯一起居住的妻子伊姆利不愿意,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按照《公司法》规定,下列哪些主体可以提议召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临时会议?()
随机试题
王老师所教的班有这样两位学生:学生甲在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时,常因缺乏信心而患得患失、犹豫不决、顾虑重重,长时间处于内心冲突状态;学生乙在采取和执行决定中,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情,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便垂头丧气,望而却步,半途而废。问题:甲和乙两位
患儿,女,1岁,生后3个月起青紫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口唇、鼻尖、耳垂、指、趾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趾),胸骨左缘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减弱。该患儿应该采取的体位是
中国法院就一家中国公司和一家瑞士公司之间的技术转让纠纷作出判决。判决发生效力后,瑞士公司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而且该公司在中国既无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也无财产。关于该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下列选项中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设备制造的总工期目标可以分解为许多相对独立的分目标,分项目标是指( )。
()是资金需求者最基本的筹资手段。
20×9年,甲企业与乙科研所签订了一份《委托开发合同》,委托乙科研所研发一项技术,合同中对专利权的归属没有约定。若乙科研所最终成功研发出该项技术成果,则申请专利的权利归甲企业所有。()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西欧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力量得到加强的是()。①自由派贵族②工业资产阶级③金融资产阶级④工业无产阶级
研究人员选取英国近4000名年龄在52岁到79岁之间的老人,调查他们的精神状况和死亡风险。结果显示,在平均为期5年的跟踪调查期间,快乐程度最低的老人群体死亡率为7.3%,而快乐程度最高的老人群体死亡率只有3.6%。因此,快乐有利于健康和长寿。下列各项如果为
甲明知王某是逃犯,在公安人员前来抓捕王某时,给其3000元帮其逃跑,甲的行为构成()(2016年一专一第9题、2016年一法专一第8题)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非法删帖、发帖中伤、泄露隐私等利用信息网络侵权行为频发,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