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某国际会议期间,会务组招聘了张、王、李、陈、宋、孔、何7名志愿者,拟将他们分配至甲、乙、丙3个工作组,每组分配2至3人。已知: (1)若王、李和孔中至少有一人分配在甲组或者丙组,则分配至乙组的是张和宋; (2)若宋、何中至少有一人分配在乙组或者丙组,则分配
某国际会议期间,会务组招聘了张、王、李、陈、宋、孔、何7名志愿者,拟将他们分配至甲、乙、丙3个工作组,每组分配2至3人。已知: (1)若王、李和孔中至少有一人分配在甲组或者丙组,则分配至乙组的是张和宋; (2)若宋、何中至少有一人分配在乙组或者丙组,则分配
admin
2023-03-22
48
问题
某国际会议期间,会务组招聘了张、王、李、陈、宋、孔、何7名志愿者,拟将他们分配至甲、乙、丙3个工作组,每组分配2至3人。已知:
(1)若王、李和孔中至少有一人分配在甲组或者丙组,则分配至乙组的是张和宋;
(2)若宋、何中至少有一人分配在乙组或者丙组,则分配至甲组的是张和李。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_____项中的两人是分配至丙组的。
选项
A、张和陈
B、宋和孔
C、陈和何
D、张和宋
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需要匹配的对象和信息,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进行推理。
题干出现“若……则……”关联词,是假言命题,没有确定的信息,但选项信息充分,因此采取代入法进行验证。
首先利用关联词翻译题干:
(1)(王在甲组或丙组)或(李在甲组或丙组)或(孔在甲组或丙组)→张且宋在乙组
(2)(宋在乙组或丙组)或(何在乙组或丙组)→张且李在甲组
A项:代入A选项,若张和陈在丙组,则否定(1)后件,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王、李、孔都没有人在甲组或丙组,即王、李、孔在乙组;李在乙组是对(2)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宋、何均不在乙或丙组,即宋、何在甲组。此时分组情况如下表:
由此可知,代入A项没有任何冲突,所以A选项正确。
B项:代入B选项,若宋和孔在丙组,则否定(1)后件,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王、李、孔都没有人在甲组或丙组,即王、李、孔在乙组,此时“孔在丙组”与“孔在乙组”矛盾,因此B选项错误;
C项:代入C选项,若陈和何在丙组,则肯定(2)前件,根据肯前必肯后可知张、李在甲组,此时肯定了(1)前件,根据肯前必肯后可知张和宋在乙组,此时“张在甲组”与“张在乙组”矛盾,因此C选项错误;
D项:代入D选项,若张和宋在丙组,则否定(2)后件,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宋、何不在乙或丙组,即宋、何在甲组,此时“宋在丙组”与“宋在甲组”矛盾,因此D选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至少有一个”即“≥1”,其矛盾为“<1”,也就是“都没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OpfD777K
0
上海
行测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品行方面的问题行为;另一类是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的是()。
科学实验、课堂辩论、外出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分别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纪律。这种课堂纪律属于()。
()关于“教育性教学"的论述,揭示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了现代教学的性质与发展方向。
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发表了《教育过程》这本著作。
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只是“高大上”的大政方针,也是“小而全”的柴米油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充分诠释了我们党()的宗旨。
小明在解决老师布置的数学问题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问题时,才会给出答案。小明的认知风格属于()。
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的准备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倾向性。这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在全会文件中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在收入分配领域亮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关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给定材料: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一样,有了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对于部队官兵来说,该怎样制订学习计划呢?不少战友在制订计划时劲头很足,但往往忽略了实际情况,结果实行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如果不清楚自己在这
机械厂加工某器件,需依次进行3道工序,工作量的比依次是3∶2∶4。甲完成1个工件后又完成了第2个工件的前两道工序,正好用时1小时。已知甲和乙的加工效率比是7∶9,则乙完成1个工件需要多长时间?
随机试题
确定型决策
与连续X线的最短波长有关的是
净利润中留在企业的部分是( )。
下列业务中,可以免征增值税的项目有()。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材料:探寻文化作品的品味(1)主题探究:以“我所喜欢的文化作品”为主题,把所喜欢的文化作品分为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两类,并陈述各自理由。以只喜欢流行作品的同学为一组,共同探讨: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什么样的流行作品;年轻人追求“新潮”都有哪些原因等话题。以喜欢
下图中人物的做法()。①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②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利③没有自觉履行义务④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计算∫01x(1一x4)
YouwillhearaninterviewbetweenMs.Jane,afamousreporterandMr.PeterSmith,afamouseconomist.Foreachquestion23-30,
A、Becausetheycanbackhomeearly.B、Becausethey’ll______getcaughtinthetraffic.C、Becausetheywillhaveagoodview.D、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