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论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论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admin
2019-04-24
60
问题
论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选项
答案
(1)要素禀赋理论 ①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命题: a.产品生产靠单一要素是不可能的,两种要素的比例在生产商品中非常重要,即生产成本的高低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和要素结合的比例。 b.国内、国际贸易都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贸易,贸易交换双方以K/L不同为标准条件,即一国将出口它以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它稀缺要素密集的产品。也就是K丰裕的国家将出口K密集型产品,进口L密集型产品。反之亦然。 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结论: a.如果两国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的K与L的劳动生产率一样,也会使产品成本产生差异,两国亦可发生贸易。 b.一国若用自己相对丰裕的要素或资源生产,将会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则处于不利地位。 c.国际贸易会使各国要素价格或要素报酬的差异缩小。 d.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e.在两种产品、两种要素的情况下,如果生产要素(或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变,规模报酬不变,那么,生产要素单一增长(或两种要素增长速度不同)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绝对(或相对)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则绝对(或相对)减少。 (2)运用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里昂惕夫假定,由于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是一个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它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他发现美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进口的更少。因为这一结果与理论的预言相反,故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对于里昂惕夫之谜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美国在生产新产品或革新技术产品上具有特别优势,这些产品比那些技术成熟和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资本密集度可能要低,因此,美国可能出口很大程度上使用熟练劳动力和创新技术生产的产品(比如计算机软件),而进口利用大量资本生产的产品。 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的一个关键的假设是技术在各国之间是无差异的。事实或许并非如此。技术上的差异可能导致生产率的差异,而生产率会推动国际贸易模式的发展。最近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旦各国之间技术上的差异被控制,各国的确出口那些密集使用禀赋丰富的要素生产出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禀赋稀缺的要素生产出的产品。换句话说,一旦关于生产率的技术差异的影响被控制,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似乎就能获得预言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MiB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国际商务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国际商务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2007年R公司营运净利润为550万元,资产总额为4800万元,应收账款总额为620万元,债务权益比为1.25。那么2007该公司的股权回报率ROE为()。(上海财经大学2013真题)
长期财务规划中,通常不包括()。(中国人民大学2012真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货币划分为()。
【20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择题第8题】我国习惯上将年息、月息、拆息都以“厘”做单位,若年息3厘、月息2厘、拆息2厘,则分别是指()。
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时,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使()。
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定认为()。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的基本特点。
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各种模型中,反映证券组合期望收益水平和多个因素风险水平之间均衡关系的模型是()。
假定某公司CEO决定来年投资股票,有两种方案供选择,要么投资a股票,a股票目前价值为75元每股,来年经济状况好的概率为0.2,股价为96;经济状况恶化概率为0.2,股价为68;经济状况正常概率为0.6,股价为85;b股票与市场相关系数为0.68,股票b的标
随机试题
提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要素的管理学家是()。
超声成像的叙述,错误的是
试戴烤瓷牙时,对瓷部分的调节要用钨铜磨头等带有金属的磨头调改,不要用碳化硅磨头修改。()
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根据节庆到来前,市场需要旺盛进行产能扩建,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2015年修改),在该企业建设项目试运行完成后,对该扩建项目进行的安全评价是()。
为做好施工成本管理工作,必须做好()等方面工作。
A公司和B公司的关系为( )。A公司应补缴的增值税额为( )。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进行的下列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波动界限大致是()。
试论单位犯罪的要件及处罚。
2006年3月20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印发了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