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试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试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admin
2018-06-02
58
问题
试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选项
答案
(1)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办法,分科举人,是隋代的一大创举。当时的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唐承隋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取士制度。唐高宗以后,科举取士名额有所增加。武则天开创武举选拔军事人才的先例。到了开元、天宝时期参加科举的人愈益增多,科举制度中大部分考试科目已经形成,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确立,科举制度渐趋成熟和完备。 (2)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 ①科举考试的程序。 唐代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由中央、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合格,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生徒。不由馆、学而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考试选拔报送尚书省应试的,称为乡贡。 ②科举考试的科目。 唐代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两大类。 文科举又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其中经常举行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 ③科举考试的方法。 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 (3)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制的产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封建社会的弊端,社会只重科举,不重教育,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导致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消极。科举制与学校关系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科举制的影响。 ①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存在了1300多年,说明其存在有一定合理性。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了教学内容,也就进一步统一了人们的思想;给下层人们以从政的机会,缓和了阶级矛盾。 ③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 ④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⑤科举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科举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趋明显,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其消极作用主要是:第一,国家只重选科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第二,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第三,科举制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MUu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得以完善和彻底实现是在()
我国古代社会设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指明了对教育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需求的挑战不包括()
凯兴斯泰纳提出的“公民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陶冶”人的思想、性格和意志,把他们训练成为“爱国”“忠君”的顺民。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的学生与避免失败的学生相比,在选择任务时会倾向于选择()
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某学生在检索后现代的文献的过程中,将他引文中引用的利奥塔的话语全都标注出来,以为我所用。但老师批评他这样是“断章取义”。这个研究生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违反了
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2010-15】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随机试题
主产于山东的道地药材是
患者,女性,45岁,自诉近日来反复上腹疼痛,进食后4小时左右疼痛明显,进餐后疼痛可缓解,夜间有明显的上腹痛,排黑便3天。医生给予患者法莫替丁20mg口服,护士应如何指导患者服用此药
()负责全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国家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
石灰稳定土不可用作()。
常见的散光型灯具有()。
“敢想,敢说,敢干”这句话你是如何评价的?
耦合性和内聚性是对模块独立性度量的两个标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的物理单位是()。
Wherearetheytalking?
AccordingtoSampras,whatisthekeypointofaplayerhavingacoachbeingtooclos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