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某日,甲准备枪杀仇人乙,在乙下班的必经之路沿江大道的角落里等待,不久乙与朋友丙一同经过沿江大道,甲窜出向乙开枪,由于误差,同时击毙了丙。对甲的行为应该定性为( )。
某日,甲准备枪杀仇人乙,在乙下班的必经之路沿江大道的角落里等待,不久乙与朋友丙一同经过沿江大道,甲窜出向乙开枪,由于误差,同时击毙了丙。对甲的行为应该定性为( )。
admin
2016-06-28
73
问题
某日,甲准备枪杀仇人乙,在乙下班的必经之路沿江大道的角落里等待,不久乙与朋友丙一同经过沿江大道,甲窜出向乙开枪,由于误差,同时击毙了丙。对甲的行为应该定性为( )。
选项
A、以两个故意杀人(既遂)罪论处
B、以一个故意杀人(既遂)罪论处
C、以一个故意杀人(既遂)、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D、以两个故意杀人(既遂)、一个意外事件论处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中,甲欲杀乙,但由于误差同时将丙击毙,甲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的杀人行为也导致他人死亡,二者在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内是完全一致的。根据法定符合说中的数故意说,甲对乙、丙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对其行为以一个故意杀人(既遂)罪论处即可。故本题答案选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MJW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人民警察专业基础知识题库公安招警分类
0
人民警察专业基础知识
公安招警
相关试题推荐
公安政策是党和国家的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公安工作任务而规定的指导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则,具有()作用。
2015年,全国报告发生因滥用毒品导致暴力攻击、自杀自残、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事件336起,查获涉案吸毒人员349名,破获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17.4万起,全国每年因吸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禁毒相关投入超过万亿元。根据以下毒品种类示意图回答问题:吸毒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下列关于刑法的主刑和附加刑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某日放学高峰时期,地处闹市的实验小学门口车辆川流不息,一辆奔驰车停在机动车道上,使路面更加拥堵。执勤交警上前请车主挪车,车主不以为意,并称:“不就是罚款吗?要多少给你!”并将一沓百元大钞甩在地上,“这些够我停多久?”周围家长纷纷指责。交警冷静地将围观家长劝
某省公安厅依托微信公众号和手机等移动上网终端,让群众可在线办理户籍、交管、出入境等办事办证项目,非紧急报警求助、违法犯罪举报、政策咨询、防范宣传、警务公开等模块化、产品化上线。关于该省公安厅开展的此项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某日放学高峰时期,地处闹市的实验小学门口车辆川流不息,一辆奔驰车停在机动车道上,使路面更加拥堵。执勤交警上前请车主挪车,车主不以为意,并称:“不就是罚款吗?要多少给你!”并将一沓百元大钞甩在地上,“这些够我停多久?”周围家长纷纷指责。交警冷静地将围观家长劝
某市公安局破获一抢劫团伙,该团伙涉嫌多次入户抢劫,对当地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犯罪嫌疑人甲(×周岁)、乙(20周岁)、丙(22周岁)于2015年10月10日10时被刑事拘留。沈律师为甲担任辩护人,关于沈律师可否担任乙、丙的辩护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根据以下情境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8年1月,李某找到刘某委托其代办某银行信用卡,并签订了委托授权书,载明由刘某全权代理李某与银行签订相关合同,但事后李某口头声明合同是网上找的模板,刘某只能代办信用卡,刘某表示同意。信用卡办理成功后,刘某一直未交付给李
随机试题
血热证的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女性,62岁,诊断胃癌,血压150/95mmHg,中度贫血,消瘦,术前准备不是必要的项目是
某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在应用常规青霉素治疗下,病程延长且退热后又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应首先考虑的是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有关房产税减免税的规定中,表述正确的有()。
B公司目前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适销期预计还有6年,公司计划6年后停产该产品。生产该产品的设备已使用5年,比较陈旧,运行成本(人工费、维修费和能源消耗等)和残次品率较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设备,其生产能力、生产产品的质量与现有设备相同。设备虽然购置成本
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对于属于其受案范围的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其受案范围的,则不应当接受。( )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
汉字的某些部件可以单独成字。
在我国,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为指导,将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分为5个等级,如果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较大损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