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admin
2020-07-02
55
问题
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选项
答案
(1)内隐记忆的含义 内隐记忆亦称“自动记忆”,是记忆的一种,与“外显记忆”相对。它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格拉夫和沙克特1985年提出用以描述个体并未意识到的、对完成当前任务能自动产生影响的某些经验。其操作定义: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最初从遗忘症患者身上发现。他们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及再认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缺陷,但残词补全测验却完全得之于正常人。从重学中可节省时间的例子中也可找到内隐记忆的痕迹。正常人从词语认知、技能学习到社会认知诸方面,都存在内隐记忆现象。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首先,个体差异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对脑损伤、脑老化和酒精中毒等个体差异的研究发现,内隐记忆对个体差异相对而言不敏感。其次,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内隐记忆的发展要早于外显记忆,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与外显记忆不同的特点。另外,内隐记忆的神经心理学基础也有较大差异。 (2)研究内隐记忆的意义 ①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当前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存在着以有控制的、分析性和逻辑性为特征的认知过程为中心的倾向,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在于有明确目的、以概念为基础的认知能力。然而仅从这种抽象、外显的认知功能、意识性思维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不全面的。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隐认知现象开始受到关注,有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不断突破以目的性、逻辑性的外显记忆为研究中心的局面,日益深入地揭示出内隐认知过程的特点和心理机制,为深刻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②内隐记忆对保证个体的生产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映了人类认知加工机制的多样性,为认识人类认知能力的实质和发展提供不同于传统外显认知的新窗口。内隐记忆将无意识纳入到对记忆的考察之中,使得意识和无意识终于被共同纳入到实验研究中来,从而让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人类记忆乃至整个相关心理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成为可能。因此,内隐记忆一经提出立刻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研究者的注意,掀起了记忆研究的新热潮。国外研究者如沙赫特、勒迪格、雅各比等,对内隐记忆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作出了较大贡献;而国内学者杨治良、朱滢等,在内隐记忆研究方法、社会性材料和汉字的内隐记忆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工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LyA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心理学312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心理学312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记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证明了感觉记忆容量平均为9个单位的实验方法是()。
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2010年)
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2009年)
什么是短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哪些?(2012年)
下列正确表述“大五”人格因素的是()。(华东师范大学)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2008年)
勒温的一项研究显示了教师的管教风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专制和民主的管教风格下,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这体现出了哪种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下列正确表述“大五”人格因素的是()。(华东师范大学)
在下列因素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有()。
随机试题
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为科学发展观提供重要借鉴的是()
在病因推断过程中,反映某个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常用下列哪个指标
下述关于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的出入口道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哪项规定是正确的?[2005年第39题]
破产法贯彻对债权人公平清偿的原则,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对所欠职工工资和税款,均按同一比例予以清偿。()
妄想的特点包括()。(2010年11月真题)
当人们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称为()。
下列选项中,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情形有()。
在UML提供的图中,(37)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38)用于按时间顺序描述对象间的交互。
下列小题使用的数据表结果如下:图书(总编号C(6),分类号C(8),书名C(16),作者C(6),出版单位c(20),单价N(6,2))读者(借书证号C(4),单位C(8),姓名C(6),性别C(2),职称C(6),地址C(20))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