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时,误以为司机座位后的提包为身边的乙所有(实为司机所有);乙中途下车后,甲误以为乙忘了拿走提包。为了非法占有该提包内的财物(内有司机为他人代购的13部手机,价值26万元),甲提前下车并将提包拿走。司机到站后发现自己的手提包丢失,便报案。公
甲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时,误以为司机座位后的提包为身边的乙所有(实为司机所有);乙中途下车后,甲误以为乙忘了拿走提包。为了非法占有该提包内的财物(内有司机为他人代购的13部手机,价值26万元),甲提前下车并将提包拿走。司机到站后发现自己的手提包丢失,便报案。公
admin
2017-03-01
63
问题
甲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时,误以为司机座位后的提包为身边的乙所有(实为司机所有);乙中途下车后,甲误以为乙忘了拿走提包。为了非法占有该提包内的财物(内有司机为他人代购的13部手机,价值26万元),甲提前下车并将提包拿走。司机到站后发现自己的手提包丢失,便报案。公安人员发现甲有重大嫌疑,便询问甲,但甲拒不承认,也不交出提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4年卷二第88题)
选项
A、由于甲误认为提包为遗忘物,所以甲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B、由于甲误认为提包为遗忘物,因而没有盗窃他人财物的故意,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甲的行为成立侵占罪
C、由于提包实际上属于司机的财物,所以,甲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D、由于提包实际上属于司机的财物,而甲又没有盗窃的故意,所以,甲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又由于甲具有侵占遗忘物的故意,但提包事实上不属于遗忘物,所以.甲的行为也不成立侵占罪
答案
A,B
解析
(1)客观上,物主近在咫尺,财物应认定归物主占有。(2)行为人误将他人占有的财物当作遗忘物,系事实认识错误,不具有盗窃故意,而具有侵占故意。不能认定为盗窃罪,应认定为侵占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LBy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11月11日,大学生小潘在浏览门户网站新狐狸网络时看到大幅弹出广告,由网络红人angle邓作为代言人网络购物平台“好东好西”的代言人,推荐上万款各种商品。小潘平时就是angle邓的超级粉丝,再加上看到优惠的价格,不禁怦然心动,遂在“好东好西”平台
商业银行应向公众披露的信息不包括:()
某省政府批准一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须占用耕地外的农田30公顷,关于审批手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在城市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关于冲突规范和准据法,下列哪一判断是错误的?(2010年试卷一第33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应当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关于上述改革措施,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2014年试卷一第84题)
中国甲公司从某国乙公司进口一批货物,委托中国丙银行出具一份不可撤销信用证。乙公司发货后持单据向丙银行指定的丁银行请求付款,银行审单时发现单据上记载内容和信用证不完全一致。乙公司称甲公司接受此不符点,丙银行经与甲公司沟通,证实了该说法,即指示丁银行付款。后甲
甲国在领导人出国访问期间发生军事政变,出现政府不能实际履行职务的局面,在此种情况下,政变军人的行为在满足下列哪些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国际法上的国家行为?()
甲国发生军事政变未遂,政变领导齐某逃到乙国。甲国法院缺席判决齐某20年有期徒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相关的任何特别协议。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则,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李某原在甲公司就职,适用不定时工作制。2012年1月,因甲公司被乙公司兼并,李某成为乙公司职工,继续适用不定时工作制。2012年12月,由于李某在年度绩效考核中得分最低,乙公司根据公司绩效考核制度中“末位淘汰”的规定,决定终止与李某的劳动关系。李某于201
随机试题
肺脓肿的感染途径有()
A.四神丸B.参苓白术散C.葛根芩连汤D.痛泻要方泄泻之肾阳虚衰证,宜选用
对于风湿性心脏炎的治疗,首选药物为
治疗腹痛湿热壅滞证,应首选
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针对()的主要措施。
通常所说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是指()验收。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原则是()。
某交通执法部门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某长途物流公司的货车无运管部门发给的营运证,其驾驶员曹某亦无上岗证,遂扣留了曹某的驾驶证,货车及其所运输的货物,并要求物流公司缴纳罚款8000元,物流公司拒绝缴纳。该交通执法部门遂将货车拍卖抵缴罚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
Whatarethesepeopleplanningtodo?
Acidrain,isaformofairpollution,currentlyasubjectofgreatcontroversybecauseofwidespreadenvironmentaldamageforw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