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08年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50元罚款。在
2008年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50元罚款。在
admin
2021-10-25
88
问题
2008年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50元罚款。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2012分析67)
选项
答案
(1)甲的观点,法与道德的联系: 一方面,道德是法的基础和评价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是法的理论基础;第二,道德是法的价值基础;第三,道德是法运作的社会基础;第四,道德是法的补充,它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另一方面,法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的强制力,进一步强化、维护、实现道德规范。 第二,法是道德的承载者,它弘扬、发展一定社会的道德理念、信条和原则,促进社会道德的更新和变革。 第三,法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 总之,法与道德是人类生存的两大支柱,人类社会和文明要求法与道德并举并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只有法与道德互助共生,才能真正形成和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2)乙的观点,法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产生方式不同。法一般是通过特定的机构、程序、方式而形成,依赖团体公共权力而实现。法律是自觉的、有形的。道德随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累长成。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在时间上,道德具有先在性,它的产生早于法律,是法律的产生、形成、发展、运作和实现的基础。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法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法的制定、修改、废止、认可、解释是拥有法律创制权的专门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权限,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进行的,其他个人、团体、组织无权进行法律的创制。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无须经过某个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它的运作、功能的发挥也不必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某个行政命令而实现。 第三,实现方式不同。法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然而两者在约束性、强制性的方式、程度有极大的差别。法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法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界定十分模糊,一般只对人提出做或不做一定行为的倾向性要求,没有设定明确的行为模式,它本身所具有的约束性、强制性也没有法那样严厉和显著。它的实施、实现也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内在修养、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来维持,诉诸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种内在强制力。 第四,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法所调整的范围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的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涉及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动机。法所调整的绝大部分对象,同样也可以用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调整的对象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 第五,评价的尺度不同。法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是合法与不合法,有效与无效。只要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律规范的规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道德评价人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主要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一定人群集合体的善恶观、公正观、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就是正当的和合理的。因此,法的标准与道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别,法律标准远比道德标准明确和规范。 第六,权利义务的特点不同。道德和法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都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而实现社会调控的。但法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义务为主体。法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特征。道德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应然性,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观念形态、理想形态。 总之,法和道德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二者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文明要素,成为社会生活、生产、交流的基本规范和调控方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LAP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简述法律解释的特点。
简述法律实现的现实意义。
简述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作出了拘留10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
某市人大进行换届选举,在选举过程中,部分人大代表通过贿选的方式当选。后此事被媒体报道,舆论一片哗然。甲看到报纸后,也觉得愤愤不平,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言论抨击此次贿选现象,并指出人大选举中存在的其他若干问题。甲的言论被公安局知晓后,擅自进入甲家,以
《宋史.刑法志三》:“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编者注),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公元1187年),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用
我国行政立法概况是:198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1996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04年通过《中华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大明律·吏律》:“凡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斩。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晋书·刑法志》:“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服制若近,以尊犯卑,处刑则轻,以卑犯尊,处刑则重;服制若远,以尊犯卑,处刑则重,以卑犯尊,处刑则轻。若财产转让有犯,服制若近,处罚若轻
下列法的基本特征,哪一选项不是法与政党规章纪律的区别
随机试题
组织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计划工作来实现的。()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简述海商法上船舶的特征。
下列关于分离定理的人错误的是()
商用房借款合同的变更与解除情况包括()。
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有()。
资本市场有效原则对投资者和管理者的意义在于:()。
成员基于共同心理或者情感需求而自发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组织被称为()。
古代纪月用“孟”、“仲”、“季”分别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三个月中的一个月,故正月可称之为孟春。如此,季秋应该指农历的()。
下列交通警告标志中,表述正确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