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
admin
2012-12-22
65
问题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甲将精神病人丙打成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A、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对精神病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B、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因为“不法”必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而精神病人没有责任能力,其客观侵害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故只能进行紧急避险
C、甲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因为甲当时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自己的法益
D、甲的行为既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紧急避险,因为甲当时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精神病人丙的行为客观上阻止了甲的不法行为,甲不得针对丙再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答案
A
解析
选项A中,对于精神病人的不法侵害也能够进行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行为”进行的防卫,这里的不法侵害应当理解为客观的不法行为。只要是客观的不法行为,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犯罪故意,有无责任,他人都可以对此注行正当防卫。
选项B中,甲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紧急避硷必须针对不法行为人以外的无辜的第三人实施,而丙正是实施不法行为者,因此甲反抗丙的伤害行为,不构成紧急避险。
选项C中,甲的行为不属于自救行为。只有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实施的行为才有可能构成自救行为。甲反击丙的行为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实施的,因此不属于自救行为。
选项D中,甲当时并没有在进行不法侵害,他只是在寻找抢劫目标,因此丙的行为是一种客观上的侵害行为,而不是正当防卫行为。如果甲正在砍杀路人,丙的行为倒有可能构成偶然防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Klx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中,下列有关是否可适用调解方式结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某县城一交通警察王某在执勤时,发现一辆轿车闯红灯,便将该车拦住。王某向车主出示了自己的证件,随后告诉刘某闯红灯应罚款30元,并告知刘某,如果不服可向交通管理局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刘某不愿掏罚款,在王某要开罚单时,用手拉住王某的手央求王不要开罚单,反
2005年10月25日,某县公安局接到报案,某小区居民陈某家发生人室抢劫案,歹徒刺伤了陈某的妻子王某,抢走大量的珠宝及现金若干,公安机关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验、检查,在勘验检查过程中出现了如下情形,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哪些?
对下列哪些情形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下列有关治安行政调解的说法正确的有:
任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侦查完毕后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则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何种措施?
金某不懂法律,私自成立“安安保险公司”,使用假印章和变造的保险单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收取保费。投保人竟络绎不绝,金某因此而收取了近100万元的保费。投保人发生险损时,金某也会理赔。金某的行为构成:
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对证明的要求和标准也各有不同,下列关于各诉讼阶段的证明标准论述不正确的是()
金某系市政府工作人员,囚涉嫌贪污罪被逮捕,人民检察院对其审查起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某甲因交通肇事罪被起诉到法院,被害人乙、丙、丁同时对甲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本案进入二审程序,人民法院对下列情形的处理错误的有:
随机试题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要确立诊断,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治疗的首选措施是
2岁以内小儿乳牙总数的推算方法是
作为资质要素之一,监理单位应当配备( )等技术装备。
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 )。
导游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和领队及旅游者吵架。
一旦我们把某种东西认为是_________的,对于那些熟悉的事物,我们就很难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正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位经理十分精明,其做生意时特别善于谈判。
排量:油耗:成本与()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阶级对立社会的法的第一层次本质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