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患者,男,77岁。因进不洁食物后呕吐胃内容物、腹泻2天,昏迷1天,无畏寒、发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体温38.7℃,脉搏114次/分,呼吸27次/分,血压70/55mmHg,无压眶反应,皮肤干燥、弹性极差,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尿糖(++++),
患者,男,77岁。因进不洁食物后呕吐胃内容物、腹泻2天,昏迷1天,无畏寒、发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体温38.7℃,脉搏114次/分,呼吸27次/分,血压70/55mmHg,无压眶反应,皮肤干燥、弹性极差,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尿糖(++++),
admin
2018-04-28
59
问题
患者,男,77岁。因进不洁食物后呕吐胃内容物、腹泻2天,昏迷1天,无畏寒、发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体温38.7℃,脉搏114次/分,呼吸27次/分,血压70/55mmHg,无压眶反应,皮肤干燥、弹性极差,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尿糖(++++),酮体(±),临床考虑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更容易出现在该患者中的异常项为
选项
A、ALT、AST
B、BUN、Cr
C、中性粒细胞
D、ALP、Y一GT
E、血镁
答案
B
解析
HHS患者最显著的特征是高血糖、高渗透压和肾前性氮质血症。血酮体正常或略高,半定量测定多不超过4.8mmol/L。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Keek777K
0
相关专业知识
心血管内科学(304)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师)
相关试题推荐
男性幼儿,4岁。发热、咳脓痰2周。体温波动于38~39℃。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大片致密影,右胸膜腔积液。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男性,60岁,慢支肺气肿20年,冠心病史5年,呼吸困难加重2天,意识障碍1小时来诊。查体:浅昏迷,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球结膜轻度水肿,BP170/110mmHg,双肺散在干啰音,中下部湿啰音,HR128次/min,节律不整,肝略大,下肢水肿(±)。你准
男性,60岁,慢支肺气肿20年,冠心病史5年,呼吸困难加重2天,意识障碍1小时来诊。查体:浅昏迷,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球结膜轻度水肿,BP170/110mmHg,双肺散在干啰音,中下部湿啰音,HR128次/min,节律不整,肝略大,下肢水肿(±)。主要
女性,58岁,10天前曾划破右下肢皮肤,3天来高热,伴皮肤淤点。查体:血压80/50mmJg,诊断为: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经积极治疗后仍高热不退,且出现气急,未吸氧时PaO245mmJg,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多、模糊。如患者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决定采
女性,58岁,10天前曾划破右下肢皮肤,3天来高热,伴皮肤淤点。查体:血压80/50mmJg,诊断为: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经积极治疗后仍高热不退,且出现气急,未吸氧时PaO245mmJg,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多、模糊。为排除或确诊急性左心衰竭,最有意
男性,62岁。反复发作性咳喘20余年。近年来症状持续,动则气急。1周来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病情恶化入院。体检:患者神志恍惚,发绀。两肺有散在的哮鸣音。心脏无异常发现。动脉血气(吸氧1.5L/min)分析示:pH7.28,PaCO29.3kPa(70mmHg)
男性,62岁。反复发作性咳喘20余年。近年来症状持续,动则气急。1周来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病情恶化入院。体检:患者神志恍惚,发绀。两肺有散在的哮鸣音。心脏无异常发现。动脉血气(吸氧1.5L/min)分析示:pH7.28,PaCO29.3kPa(70mmHg)
随机试题
非特殊情况延长工作时间的必经程序是()
在Windows7中,______是基本的操作对象,是用户与各种软件之间沟通的界面。
下列选项不是引起炎症的原因的是
初孕妇41周临产,试产4小时,宫缩2~3分钟一次,每次持续约50秒。昕诊胎心132次/分。产妇在如厕时突然阴道有大量水流出。立即听胎心90次/分。检查见胎头仍高浮,首先考虑可能为
确定颌位关系是指
A.清蛋白B.铜蓝蛋白C.铁转运蛋白D.结合珠蛋白E.α球蛋白可结合Hb,防止其从肾脏丢失的是
如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可选用哪些方法?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材料的能力、表达能力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资料1.2004年4月
函数y=ln(1—2x)在x=0处的n阶导数y(n)(0)=__________。
OfalltheemployedworkersintheUnitedStates,12.5millionarepartofatemporaryworkforce.TheUnitedStatesBureauofL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