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鱼塘边工厂仓库着火,甲用水泵从乙的鱼塘抽水救火,致鱼塘中价值2万元的鱼苗死亡。仓库中价值2万元的商品因灭火及时未被烧毁。甲承认仓库边还有其他几家鱼塘,为报复才从乙的鱼塘抽水。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4题,单选)
鱼塘边工厂仓库着火,甲用水泵从乙的鱼塘抽水救火,致鱼塘中价值2万元的鱼苗死亡。仓库中价值2万元的商品因灭火及时未被烧毁。甲承认仓库边还有其他几家鱼塘,为报复才从乙的鱼塘抽水。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4题,单选)
admin
2017-11-24
32
问题
鱼塘边工厂仓库着火,甲用水泵从乙的鱼塘抽水救火,致鱼塘中价值2万元的鱼苗死亡。仓库中价值2万元的商品因灭火及时未被烧毁。甲承认仓库边还有其他几家鱼塘,为报复才从乙的鱼塘抽水。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4题,单选)
选项
A、甲出于报复动机损害乙的财产,缺乏避险意图
B、甲从乙的鱼塘抽水,是不得已采取的避险行为
C、甲未能保全更大的权益,不符合避险限度要件
D、对2万元鱼苗的死亡,甲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紧急避险。面对正在发生的危险,为了救助自己或者别人的法益,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牺牲无辜第三者法益的方式来挽救正在被危险侵袭的法益的,是紧急避险。紧急避险要求在客观上法益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避险人迫不得已,采取给第三人造成最小损害的方式来避险,并且损害的利益应该小于受到保护的利益;主观上至少要求避险人认识到避险可能性的存在,即要有避险认识,但不需要有保护法益的动机,避险动机不是成立紧急避险的主观必备要素。
案例中工厂仓库着火,抽水救火是迫不得已的方法,所以B选项说法正确。甲知道需要避险的事实,具有避险认识,符合避险意图主观要素的要求,报复第三人的动机不影响紧急避险的成立。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甲保护了2万元的商品,同时保护了同样具有财产价值的仓库,二者相加大于所损害的2万元的财产,退一步,就算在法益相当的情况下,甲也相当于没有侵害法益,因而不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甲所保护的法益商品加仓库大于所损害的法益,没有超出紧急避险的限度。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本题实质上在表明成立紧急避险,需要主观要素,但只需要认识因素,不需要意志——动机因素,是对偶然避险这种来源于结果无价值立场的观点的否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Ka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李某长期吸毒,多次自费戒毒均未成功。某公安局在一次检查中发现后,将李某送至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属于下列哪一性质的行为?()(司考2013.2.43)
某县工商局对市场进行检查时发现外地人李某售假耗子药,即当场处罚其人民币50元,同时当场进行收缴,并出具了县财政局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则李某()。
关于行政诉讼,下列哪些情形法院可以认定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司考2010.2.90)
某县政府与甲开发公司签定《某地区改造项目协议书》,对某地区1日城改造范围、拆迁补偿费及支付方式和期限等事宜加以约定。乙公司持有经某市政府批准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的第15号地块,位于某地区改造范围。甲开发公司获得改造范围内新建的房屋预售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开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并无法定职责的,应作出()判决。
《行政诉讼法》第71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但下列哪种情况不受此规定的限制?()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可以设定有关吊销企业营业执照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包括()。
某县公安局因彭某拒绝交纳罚款,将彭某汽车扣押。一个月后,该局通知彭某将汽车领回,但该车在扣押期间被使用,因发生交通事故遭到部分损坏。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司考2005.2.80)
某交通局在检查中发现张某所驾驶货车无道路运输证,遂扣留了张某驾驶证和车载货物,要求张某缴纳罚款1万元。张某拒绝缴纳,交通局将车载货物拍卖抵缴罚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司考2012.2.99)
随机试题
典型的PCM电话通信通常用的标准抽样频率是()
静态指数反映的是()
与视杯相符的是()
已知=0.151V。试判断下列还原剂的还原性有强到弱的是:
简述消防负荷的基本概念及分级。
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最低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是当代中国的特色。()
根据音像制品的特点,音像编辑在工作中要抓住()等要领。
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
Some60yearsago,GeorgeOrwellwroteanallegoricalnovel,calledNineteenEighty-Four,todescribelifeinafuturisticBrit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