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专升本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________,而是一次伟大的实践,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________、尽力而为,也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每一代中国人都要为“中国梦”的实现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________,而是一次伟大的实践,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________、尽力而为,也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每一代中国人都要为“中国梦”的实现
admin
2021-08-10
85
问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________,而是一次伟大的实践,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________、尽力而为,也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每一代中国人都要为“中国梦”的实现而________、努力奋斗。
选项
A、空中楼阁 循序渐进 呕心沥血
B、海市蜃楼 循序渐进 鞠躬尽瘁
C、海市蜃楼 步步为营 鞠躬尽瘁
D、空中楼阁 步步为营 呕心沥血
答案
A
解析
“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海市蜃楼”,原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前者强调事物的不切实际,后者强调事物不存在,强调其虚幻性。民族复兴作为主语,只能质疑其是否合乎实际,而非是否虚幻,所以第一个空填“空中楼阁”;“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步步为营”: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在主谓搭配层面,步步为营强调对抗性行动的谨慎性,和平年代实现民族复兴绝非对敌作战,所以用“步步为营”不妥。“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也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鞠躬尽瘁”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其程度较“呕心沥血”要深,对于实现“中国梦”无须“死而后已”,所以第三个空,填“呕心沥血”更合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JxoC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题库普高专升本分类
0
语文
普高专升本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请回答:文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①。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①无为忽去兹:不要轻易地离开这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哪位作家词作中的句子()
《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所说的“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是指()
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著称的是()
下列《氓》中句子表现“氓”狡猾多变性格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要求:(1)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风波》中爱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阅读冰心《我的家在哪里》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有一辆洋车跑过来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
随机试题
Heisalwayscomplainingaboutonethingor______.
A.肺静脉高压B.双下肢水肿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急性左心衰竭时可表现的症状
某男,42岁。个体户,全身发红疹伴瘙痒2周。曾用抗组胺药治疗无效。平素体健。专科检查:躯干四肢多发红色丘疹,表面无鳞屑。掌跖部有类似皮疹。肛周皮肤见数颗红褐色丘疹或结节样赘生物,直径约0.5~1.0cm,表面湿润。此病人可疑诊断为
产生贫血的原因是
【2010年第4题】题21~25:某台10kV笼型感应电动机的工作方式为负荷平稳连续工作制,额定功率800kW,额定转速2975r/min,电动机启动转矩倍数0.72,启动过程中的最大负荷转矩899N.m。请回答以下问题,并列出解答过程。已知电动机的加
下列承包商向业主提出的关于施工机械使用费的索赔中,工程师不予支持的是()。
2016年9月4日至5日,________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本次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依据研究问题不同,χ2检验可以分为()
关于我国法律解释的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公示语”是为向公众提供警示、提示、指示、说明等信息而在公共场合或领域使用的语言文字。公示语的翻译和管理不仅是政府对外开放的一种“姿态”,也是保障个体语言权利、履行公共管理的应有职责。2014年7月15日,我国首部公示语翻译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