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将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将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admin
2013-06-29
55
问题
将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选项
A、2:3
B、1:3
C、1:4
D、7:2
答案
A
解析
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2:7或2:3。分析如下:
(1)若氢氧化钠过量,则根据题意应该发生两个极端反应,又因为铝元素质量相同,所以沉淀中和溶液中含铝元素的物质的量相同,可以都设为1mol,反应如下:
A1
3+
+3OH
-
=Al(OH)
3
1mol 3mol lmol
Al
3+
+4OH
-
=A1O
2
-
+H
2
O
1mol 4mol 1mol
所以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量浓度之比可能为2:7。
(2)若氢氧化钠不足则只发生一个反应。溶液中还有剩余的A1Cl
3
Al
3+
+30H=A1(OH)
3
1mol 3mol 1mol
溶液中剩余的AlCl
3
为1mol,则原溶液中AlCl
3
为1mol+1mol=2mol;NaOH为3mol。所以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量浓度之比可能为2:3。故本题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IxE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化学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化学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活动始于()。
下列属于原始教育特征的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该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右倾保守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稳妥可靠地推进
()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将心智技能分为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两种。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大臣,可能遇到()。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下表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目统计表。结合近代经济发展史推测,纺织企业最有可能对应的数字是
材料一1919年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以往,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一直称这种制度为“余粮征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或“摊派粮食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图1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④
随机试题
某建筑公司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时,首先对工程的施工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分析,为了能对施工活动进行科学部署,应该考虑( )。
A.去枕平卧位B.去枕侧卧位C.15~30°斜坡卧位D.高坡卧位E.低坡卧位腰麻后一般采用【】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在细菌的生长曲线中,细菌的活菌数减少,细菌总数开始下降的阶段是
某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盈余公积80万元,企业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最高限为()。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事业最大的悲剧,苏联党和人民,已付出惨痛代价。如果不能从中________足够深刻的教训,历史悲剧就无法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甚至会________。改革开放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摆脱斯大林模式或苏式社会主义影响。依次填入画横线部
____________用于定义项目批准、定义项目组织,设定项目产品质量和规格、估算和控制项目费用。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函数定义如下:intfib(intn){if(n==0)return1;elseif(n--1)return2;elseretumfib(n-1)+fib(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了20张幻灯片,需要放映奇数页幻灯片,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工资低B、工作压力大C、没有升职空间D、想丰富自己的经历D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