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关于法院的送达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三第39题)
关于法院的送达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三第39题)
admin
2021-11-02
67
问题
关于法院的送达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三第39题)
选项
A、陈某以马某不具有选民资格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马某拒不签收判决书,法院向其留置送达
B、法院通过邮寄方式向葛某送达开庭传票,葛某未寄回送达回证,送达无效,应当重新送达
C、法院在审理张某和赵某借款纠纷时,委托赵某所在学校代为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
D、经许某同意,法院用电子邮件方式向其送达证据保全裁定书
答案
A
解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送达有以下七种方式:(1)直接送达;(2)留置送达;(3)电子送达;(4)委托送达;(5)邮寄送达;(6)转交送达;(7)公告送达。
《民事诉讼法》第86条对留置送达作出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据此可知,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签收送达文书,即可适用留置送达。故选项A正确,应当选。
《民事诉讼法》第88条规定:“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由此,邮寄送达以回执作为送达成功的证据。当事人未寄回送达回证的,邮寄送达并不当然无效。故选项B错误,不应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8条规定,委托送达的对象只能是其他人民法院,而不能委托学校等机构代为行使送达权。因此C选项错误,不应选。
《民事诉讼法》第87条第1款规定:“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此为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增的关于电子送达的规定,但其适用范围将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三类文书排除在外,原因在于以上三类文书涉及对当事人法律关系的确定,具有权威性,应保证对加盖印章的正式原本的送达。故不适用电子送达之方式。选项D中送达的诉讼文书为证据保全裁定书,故不能适用电子送达,选项D错误,不应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HuU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三2012年真题试卷第44题)
下列哪种民事诉讼案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审理?(2006—卷三—48,单)
周立诉孙华人身损害赔偿案,一审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电话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孙华无故未到庭,法院缺席判决孙华承担赔偿周立医疗费。判决书生效后,周立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程序开始,孙华向一审法院提出再审申请。法院裁定再审,未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关于本案,下列哪
关于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甲遗失一部相机,乙拾得后放在办公桌抽屉内,并张贴了招领启事。丙盗走该相机,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丁出质于戊。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关于法人,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0年试卷三第4题)
关于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06年卷三第3题)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关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些领域采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2011年试卷一第77题)
人身权是一种()。
人身权法调整的对象是()。
随机试题
化疗药物常见的严重副反应是
快代谢型患者服用异烟肼较易出现哪一种情况
关于苯海索的叙述,错误的是
以下关于三叉神经痛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以下关于沙丁胺醇药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中毒症状轻时可用何种方法解毒( )。含重金属的中药中毒时可用何种方法解毒( )。
(2009)多孔吸声材料最基本的吸声机理特征是()。
立体电影利用知觉的()。(2012年)
某局域网的IP地址为61.100.13.0/24,采用DHCP服务器(DHCPServer)自动分配IP地址,网络结构如图5.73所示。(2)_____A.DhcpdiscoverB.DhcpofferC.DhcprequestD.Dhcpa
A、Theyfindthemselvesbrighterthanexpected.B、Theyfeelregretontheirroughdecision.C、Theystillhaveverylowself-conc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