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关于反诉,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三第80题)
关于反诉,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三第80题)
admin
2015-05-18
50
问题
关于反诉,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三第80题)
选项
A、反诉的原告只能是本诉的被告
B、反诉与本诉必须适用同一种诉讼程序
C、反诉必须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
D、反诉与本诉之间须存在牵连关系,因此必须源于同一法律关系
答案
A,B
解析
反诉,是指在诉讼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人民法院提出与本诉具有牵连关系的、意在抵销或者吞并本诉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其具有以下特点:
(1)反诉主体特定。因为反诉为本诉被告向本诉原告提出的请求,因而在反诉中原被告地位互换,反诉原告为本诉被告,反诉被告为本诉原告。故选项A正确,应选。
(2)反诉请求独立。反诉是一个独立的请求,并不依附于本诉。即使本诉原告撤回起诉,反诉仍可以独立存在。
(3)反诉的关系牵连性和目的对抗性。反诉的请求与本诉存在牵连和对抗,意在抵销或吞并原告的全部或部分诉讼请求。具体来说,关系牵连性,是指被告提出反诉的诉讼请求或者诉讼理由必须与本诉基于同一事实或者同一法律关系:①基于同一事实。如:甲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工程尾款15万元,诉讼过程中乙公司提出,甲在施工过程中质量违约,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5万元。该案中,乙的反请求即构成反诉,其反诉的诉讼理由与本诉同样都是基于甲乙之间的建筑施工工程这一事实。②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如:丙向法院起诉要求丁给付赡养费,诉讼过程中丁要求解除与丙的收养关系。该案中,丁的反请求即构成反诉,其反诉的诉讼理由与本诉同样都是基于收养的法律关系。据此可知,反诉与本诉并不必须源于同一法律关系,还可以基于同一事实。故选项D错误,不应选。
(4)反诉时间特定。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34条第3款的规定,当事人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而非答辩期届满前,故选项C错误,不应选。
(5)反诉与本诉程序同一。《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有普通程序好简易程序两种,为使反诉与本诉能够合并审理,因此要求反诉与本诉适用同一程序。故选项B正确,应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HtQ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乙是A市的建材经销商,因资金周转困难,便从A市甲处借了5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批建材,并销售给了B市的丙,约定价款为60万元人民币,但丙未付款。乙与丙约定的合同履行地在A市。后来,甲要求乙还钱,乙说因为丙没有支付货款,所以无力偿还。鉴于此,甲欲直接起诉丙,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
下列关于证据的审核和认定,法院做法正确的有哪些?
关于破产清算程序中重整计划的通过和批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边强公司为扩大经营,向建设银行贷款25万元并以自己的经营用房作为抵押,办理了抵押登记。后又向工商银行贷款25万元,并以自己价值30万元的机器设备设定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两份借款合同均约定如果边强公司违反专款专用的规定,银行可以提前收回借款并可行使抵押权。
宋江与林冲自从梁山一别后,多年没有联系,一日,居住于乙市的宋江偶然想起林冲曾经欠其5000元还没有还。遂找到林冲的住所地甲市,发现林冲早在2年前已经离开甲市,并且家人也不知道他现在何方。宋江遂提起诉讼,要求林冲还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村的甲向B村的乙买木材,当初没有说明价格,后来到了交货和付款时木材价格上涨,甲和乙对价格有异议相持不下,这时,价格应当按照()。
关于物权的客体,表述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的编号,第一位是字母R,R后面的第一数字是7,7后面的数字是()。
膨胀土的特点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项目组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与公允价值和会计估计审计相关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审计项目组通过了解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管理层确认、计量和披露会计估计的要求,以及了解管理层如何识别需
有关下列建筑,说法正确的有()。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代表作是《渔父图》。()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到10,散列函数为h(k)=kmod11,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现从空的散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95,14,27,68,60,则最后一个关键码60的地址为:
是一台Windows主机在命令行模式下执行某个命令时用sniffer捕获到的数据包。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主机上配置的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是【16】。(2)图中的①和②删除了部分显示信息,其中①处的信息应该是【17】。
MessagesfromtheMedia1Theweatherforecast,astoryaboutthecandidatesinanelection,andmoviereviewsareexamplesofm
中国民族自古以来从不把人看做高于一切,在哲学文艺方面的表现都反映出人在自然界中与万物占着一个比例较为恰当的地位,而非绝对统治万物的主宰。因此我们的苦闷,基本上比西方人为少为小:因为苦闷的强弱原是随欲望与野心的大小而转移的。农业社会的人比工业社会的人享受差得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