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将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则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取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
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将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则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取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
admin
2020-06-02
43
问题
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将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则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取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所有被试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前,所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
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的投掷经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习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
选项
答案
贾德在水下打靶实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概括化学习迁移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HoN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师:张岱在湖心亭碰到了金陵客,有人认为“余”和他们是知音,遇到他们很高兴;有人认为“余”和他们是两种人,遇到他们很失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可以找前后桌意见相同的同学交流下。等
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让学生分析学过的文言文中“亡”的意思,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师:以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罗布泊,成了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师:这么多同学举手啊,请大家畅所欲言。(师示意学生发言)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梳理表达交流中的尊称与谦称,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的“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合适的是()。
爱问才会赢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在电视里,知识性问答的节目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而网络里关于爱问的网站也是越来越红火。因为人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爱问才会赢。②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总会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而且他积累的知识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价《春江花月夜》,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可见此诗的艺术成就之高,今天我们就和着悠扬的旋律,精美的画面走进《春江花月夜》,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魅力。大家静静地聆听,仔细体会诗歌所表现的那种意境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教师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自主阅读的散文集。下列适合的是()。
《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随机试题
注意发生的标志是()
A.吡喹酮B.氯喹C.乙胺嘧啶D.伯氨喹E.奎宁防止疟疾复发的药物是()
腹部闭合性损伤中最易损伤的实质性脏器是
甲建筑工程公司承包某住宅小区建设,试验工乙依据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填写了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如下所示。请根据已知条件,回答下列问题。试块制作好后,经标准养护()后,送检测单位检测。
M公司拟开发新式制图桌灯,花费3万元聘请一家咨询公司开展项目前期咨询。(1)项目基础数据:项目建设期为1年,经营期为5年;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期末无残值;营业税金及附加为营业收入的1%,贷款年利率为8%,M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
银行对账功能不是账务系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班主任工作等其他教育渠道相比,思想政治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借助于()。
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如果博弈双方都独立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则()。
A、B、C、D、B
_____depersonnesl’entouraien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