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admin
2021-01-18
42
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选项
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法治改革举措,无论创新出何种法治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都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始终坚持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更是全体公民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自觉维护法律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保证宪法法律实施。把平等性从各种属性当中抽取出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有其鲜明的针对性,即针对特权思想、特权人物、特权阶层,针对权大于法、钱大于法、情大于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尤其是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有机统一,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发挥二者在治国理政中的互补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也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拥有一套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要以党章和宪法为基石,加快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力争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6)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法治体系,只能建立在中国自身的基本国情和政治经济制度之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法治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实现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与现实条件的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实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正确地指导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应该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一基本原则进行科学甄别、合理吸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EYW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虚实证等,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见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过三”。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问题:依照唐律的上述规定,疑罪分为哪几种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仕伍甲盗,以得时值赃,赃值过六百六十,吏弗值(通假字“知”——编者注),其狱鞫乃值赃,赃值百一十,以论耐,问甲即吏何论?甲当黥为城旦,吏为失刑罪。”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何谓耐?请结合材料分析甲应当承担的
王某的父亲死后,其母亲李某将王家住宅独自占用。王某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李某支付赡养费。李某将王某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王某每月向李某提供生活费200元。请结合材料试回答下列问题:分析材料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及其性质。
我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有人认为,只有那些试图宣泄不满的民众才需要监督权,对于生活安逸的人来说,监督权可有可无。请结合宪法学原理对此看法进行评析。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2016年真题)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者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不同法学流派对于“法是什么”的认识不一。下列关于法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有()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移动支付逐渐普及,但由于相关法律尚不健全,导致实践中行业管理乱象和支付纠纷频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卡普兰等人提出的绩效测量指标体系是()
具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的是主司下肢运动的是
某人做关于跳蚤的听力实验,把跳蚤放在玻璃瓶里,大叫:“跳、跳、跳!”跳蚤跳得很高。然后切去双腿,再叫“跳、跳、跳!”跳蚤再也不跳了。于是他在实验报告中写道:“跳蚤切去双腿后,失去了听力。”从哲学上看,该实验者主要是因为不懂得()。
甲厂准备兴建职工宿舍楼一处,乙建筑公司承包该项工程,下列哪些情形中,乙公司可以顺延工程日期?
[背景资料]某会议中心新建会议楼,建筑面积20600m2,混凝土现浇结构,筏板基础,地下2层,地上10层,基础埋深13.2m。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完工后,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并对基底进行了钎探,发现地基东南角约
下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
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照的认知风格称为()
在我国,公民只要对行政机关的行为不满意,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设F是属性组U上的一组函数依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InAustralia,reportsaboutAboriginalpeopleoftenmakefordepressingreading.Justafewdaysago,thelatestofficialrepor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