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六法”在中国绘画中的应用。
简述“六法”在中国绘画中的应用。
admin
2014-04-01
84
问题
简述“六法”在中国绘画中的应用。
选项
答案
(1)“六法”的内涵 “六法”是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由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六法论”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 (2)“六法”在中国绘画中的应用 ①气韵生动 气韵指的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气韵生动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即“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即气韵,与其他五法是分不开的。其他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就成了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 ②骨法用笔 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将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因此,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 ③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意味着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换句话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不能主观臆造。也就是要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然而,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 ④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指色彩的运用,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使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 ⑤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历来重视构图,它主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⑥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Cyn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艺术硕士(艺术基础)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艺术硕士(艺术基础)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代表处不得从事任何直接盈利的业务活动。()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监管制度发生转变,美国的金融监管开始转向()。
试分析泰勒准则的基本政策思想,并论述对中国实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研]
如果负债——价值比在项目生命周期内保持不变,则使用调整净现值法(APV)考察杠杆公司的价值较为便捷。[中国人民大学2011研]
MT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1980年该公司占据全球的机械设备市场份额的50%,但公司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来自日本KIKO公司的竞争;二是美元的汇率变化。20世纪60年代,KIKO公司只有很小的海外市场,但整个70年代,借助日本出众的劳动生产率,
Inthe1960s,medicalresearchersThomasHolmesandRichardRahedevelopedachecklistofstressfulevents.Theyappreciatedthe
德彪西是法国()音乐代表人物。
电视剧分类,按题材样式分,可分为()、神话故事题材电视剧、家庭题材电视剧、()、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
随机试题
其设立的三级机构是其设立的三条系统是
试述领导体制的内容。
在PowerPoint若为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飞入”,应
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的药物是
AⅡ型变态反应BⅠ型变态反应CⅣ型变态反应Dα受体兴奋性增高E迷走神经感受器受刺激与外源性哮喘发作有关的是
某化妆品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10月份生产销售了一批化妆品,不含税售价为100万元。消费税税率为30%。则该企业10月份应缴纳的消费税为( )万元。
混凝土对原材料石子强度要求应为混凝土强度的()倍以上。
确定会议举行的时间应考虑能否出席的人选包括()。
以下选项中中原王朝对西藏管辖设置机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则不是骑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就是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所以,如果骑车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则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上述论证与以下哪项最相似?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