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试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迁。
试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迁。
admin
2019-08-15
55
问题
试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迁。
选项
答案
宰相制度正式形成于秦朝三公制度的设立,终结于明太祖罢中书省及丞相,延续16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至深的一项制度。 (1)西汉初年延续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由于宰相的权力极大,这就与皇权产生了矛盾。汉武帝时期的宰相大都遭到杀害,皇帝便是通过这样一种不断更换丞相的措施来消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武帝后来设立“中朝”,在宫内办公,中朝是决策机构,凌驾于以宰相为首的外朝之上。东汉刘秀又提高尚书台的权力,作为总揽国家政务的中枢权力机构,包括丞相在内的三公九卿只是受命办事,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的局面,三公只有经过皇帝的恩准加“录尚书事”才能参与中书决策。 (2)唐朝前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中书主起草诏令,门下主审议政令,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三省互相分工,共同对皇帝负责,这就大大分化了相权。唐后期,三省宰相制逐渐被翰林院和枢密院所取代,中枢权力逐渐转化到翰林学士和枢密使手中。唐宪宗时期,翰林学士的草诏权被固定下来,翰林院成为设置于内廷的正式决策机构,而外廷的中书省只能起草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书。宪宗又设枢密使一职,以宦官二人充任,负责为皇帝传宣诏令,承受外廷表奏。 (3)北宋建立后,在中央大力分割宰相的权力,不但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而且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权。经过改革,宰相只剩下了有限的权力,皇帝可以总揽大权。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总的来看,皇权与相权的消长变化的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而皇权则得到了不断强化。这有利于抑制权臣飞扬跋扈的局面,但同时也造成了皇权太过于集中而难以被约束的状况。
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化。答案应当对重要朝代的宰相制度进行必要的介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CuD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种姓制度(瓦尔那制度)
过渡时期总路线
【巴拉圭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前,已具备帝国主义各种基本特征,与其他国家相比,它是一个()。
下列各项中,对于推动农业生产商品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是()。①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西汉实行编户齐民制度③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④玉米和甘薯在清代推广种植
20世纪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其枢轴,凡百权力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
玄武门之变
简述伊斯兰教的实质及其历史地位。
中古时期的诺曼人在东欧建立的国家是()。
随机试题
试述行政监督方式。
已知某厂生产的一种元件,其寿命服从均值μ0=100,方差σ02=25的正态分布,现采用一种新工艺生产该种元件,并随机抽取25个元件,测得样本均值=105,从生产情况看,寿命波动无变化,试判断采用新工艺生产的元件平均寿命较以往有无显著变化。(α=0.05,μ
在增强眼、手的协调性方面作用较差的作业活动是
报关进口的大宗、散装货物的溢装数量不得超过进出口许可证所列进口数量的( )。
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在我国古代,类似报告的陈述性公文主要有()。
轴线是指为了在活动画面组接时,保持同一场场景中物体运动方向的一致、人物交流关系的合理,要求拍摄时摄像机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侧的()以内。
若f(x)=x+sinx,则f(x)的一个原函数为()。
在正确安装VisualBasic6.0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启动VisualBasic6.0。以下方式中,不能启动VisualBasic6.0的是()。
TherearebothgreatsimilaritiesandconsiderablediversityintheecosystemsthatevolvedontheislandsofOceaniainandar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