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患者男,58岁。重症肌无力(MG),病变累及眼外直肌,有眼睑下垂和复视症状。平时每日服用吡斯的明660mg和泼尼松20mg,分次口服。术前检查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为50%,FEV1/FVC 80%,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预计值为45%。拟在全身麻醉下
患者男,58岁。重症肌无力(MG),病变累及眼外直肌,有眼睑下垂和复视症状。平时每日服用吡斯的明660mg和泼尼松20mg,分次口服。术前检查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为50%,FEV1/FVC 80%,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预计值为45%。拟在全身麻醉下
admin
2017-01-17
65
问题
患者男,58岁。重症肌无力(MG),病变累及眼外直肌,有眼睑下垂和复视症状。平时每日服用吡斯的明660mg和泼尼松20mg,分次口服。术前检查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为50%,FEV
1
/FVC 80%,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预计值为45%。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颈部胸腺切除术。
关于重症肌无力麻醉用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禁用氯胺酮
B、对去极化肌松药极为敏感,应考虑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C、部分患者在采用吸入麻醉情况下,可不使用肌松药
D、重症肌无力患者肌松药起效时间明显延长,故应在麻醉诱导前先预用1/10诱导剂量的肌松药
E、为抑制呼吸道分泌及预防抗胆碱酯酶药副作用应常规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但剂量宜小
答案
C,E
解析
氯胺酮不是重症肌无力的禁忌用药,是干扰答案;重症肌无力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高于去极化肌松药;因吸入麻醉药本身及具有一定的肌松作用,对于部分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可以不使用肌松药,术中肌松程度完全满足手术需要;吗啡与抗胆碱酯酶药有协同作用,不宜使用;术中常规应用抗胆碱药,单剂量宜小,是为了防止掩盖胆碱危象症状;重症肌无力患者对肌松药敏感,诱导前无需预给。提示:患者自发病即开始药物治疗,服用吡斯的明和泼尼松2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CPdt777K
0
专业实践能力
麻醉学(347)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师)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女,16岁。恒牙列,磨牙中性关系,双侧后牙反耠,上颌牙列6ram拥挤,下颌牙列拥挤5ram,覆牙合2mm,覆盖3mm,牙弓狭窄、面型较窄长在矫治中该患者需要
患者,男,14岁。恒牙牙合,上下牙弓I度拥挤,上下前牙前突,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磨牙中性关系,FH﹣MP39°,侧面型凸治疗方案宜采用
患者,男,24岁。1周前因左上第一前磨牙远中龋而做充填治疗,3天来有自发胀痛感,吸吮时牙龈出血,检查牙间乳头红肿,探触痛,龈出血引起该病最可能的原因是
能够引起牙龈组织增生的药物有
关于刮匙的作用,错误的是
患者,女,53岁。主诉:牙龈反复肿痛2个月。检查:多数牙的牙龈肥大增生、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移位,全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如患者有牙龈肥大,但颜色发绀,有时自发出血不易止住,此时最应怀疑的疾病是
口腔颌面部创伤后发生组织水肿反应的特点是
患者男性,39岁,3周前发热,全身不适。数天前胸部皮肤曾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后消失。现持续性高热,心动过缓,食欲缺乏,腹部不适、腹泻。临床检查肝脾肿大;患者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后因中毒性休克、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尸体检查发现:肝脾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弥
血容量扩充药不具有的不良反应是
典型的低血容量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可能有
随机试题
企业财务战略具有复杂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设函数z=z(x,y)是由方程x+y3+z+e2z=1所确定的隐函数,求dz.
关于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脏杂音特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周期性麻痹的补钾盐方式应首选
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领导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7年6月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是本次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同时也为新工业革命时代中的全球经济增长设置了新航标。当前,以“人工智能”“工业4.0”等新兴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
下列关于程序局部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从事接纳和主持制订总线标准工作的有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美国国家标准局______组织的专门标准化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一方面为适应不同应用水平要求从事开发和制订新的总线标准或建议草案,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由一些公司提出的
有两个关系R,S如下: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