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
admin
2015-09-30
69
问题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万元现金。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的事实,但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根据案情回答。
就被害人丙的死亡而言,下列对甲、乙所应成立犯罪的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
选项
A、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属于共同犯罪
B、甲、乙均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属于共同犯罪
C、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不属于共同犯罪
D、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 故意杀人(既遂)罪,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答案
A,B,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成立共同犯罪要求共犯之间有犯罪的意思联络。而根据《刑法》第25条第2款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本案中,甲乙二人共谋“教训”丙,甲只有伤害的故意,而乙却暗藏杀丙之心,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故本题ABC三项当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9HA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某县县委书记周某,坐军车通过某高速公路收费站,被高速公路交警张某拦下。周某很不满意,调集人员对周某进行殴打,导致脑震荡,鉴定为轻伤。由于其他原因,纪委也对周某介入调查。小工(路过司机)是该起故意伤害案的现场目击证人,公安机关对此案件侦查过程中需要小王出具证
邓某因抢夺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其不服提起上诉,同时检察院也提出抗诉,二审法院认为邓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在改变罪名的同时,改判邓某有期徒刑5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
2006年12月5日,王某因涉嫌盗窃被某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月11日被县检察院批准逮捕。2008年3月4日王某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王某不服提出上诉。2008年6月5日,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判决交付执行。2009年3月2日,法院经再审以王某犯罪时不满1
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
甲方、乙方因一起经济纠纷案件诉至法院,法院判决乙方向甲方给付93万元。由于乙方不主动履行义务,甲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时,由于执行人员对乙方不积极主动履行义务而又要法院来强制执行极为不满,因此故意将乙方的98万元存款强行划拨,乙方要求法院赔偿因错误强制执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甲、乙二人共同犯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和13年。判决宣告后,甲、乙均没有提起上诉,检察院认为对甲的量刑过轻,仅对甲提出抗诉。则在二审中,对于甲、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某市公安局对嫌疑人刘某提请逮捕,可市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作出了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市公安局认为决定有错误,应当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几天以内,向同级人民检察院要求复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下列哪一个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随机试题
怔忡时作,气短无力,面色无华,头晕倦怠,不思饮食,大便溏,舌淡,脉细弱。其最佳治疗方是
某一多层住宅采用三相TN-C-S系统供电,其进线电缆的导体是()。
单模光纤的缺点是芯线细,耦合光能量较小,接口时比较难,但其优点也较多,包括()。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三美”主张,不包括()。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第(四)项明确规定,学生自伤、自杀的,学校已履行了相应的责任,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国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要()。
关于合同解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ouldyoumindifIopenthewindowforabetterview?—_______.
Theeffectofthebabyboomontheschoolshelpedtomakepossibleashiftinthinkingabouttheroleofpubliceducationinthe
You____yourtoothpulledoutbeforeitrotcompletel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