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和海啸,再次让人类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尽管我国的海区外岸有很多连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了一道抵抗海啸的天然屏障,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我国由于距离海岸很远,有时深海发生的地震没有直接给我国造成损失,但地震引发的海啸却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海
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和海啸,再次让人类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尽管我国的海区外岸有很多连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了一道抵抗海啸的天然屏障,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我国由于距离海岸很远,有时深海发生的地震没有直接给我国造成损失,但地震引发的海啸却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海
admin
2009-10-24
63
问题
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和海啸,再次让人类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尽管我国的海区外岸有很多连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了一道抵抗海啸的天然屏障,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我国由于距离海岸很远,有时深海发生的地震没有直接给我国造成损失,但地震引发的海啸却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海啸波可以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在海洋中长距离传播,形成几十米高的涌浪。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论点是( )。
选项
A、地震和海啸警示世人瞩目深海大洋
B、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警示我国要加快深海大洋研究
C、地震引起的海啸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
D、自然灾害是残酷无情的
答案
B
解析
本段文字共三句话。第一句是说印度洋海啸和地震显示了大自然的威力;第二句话是说我国要居安思危,防范海啸的破坏;第三句讲海啸仍有可能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害。由此可见,正因为地震和海啸仍然有可能给我国造成巨大破坏,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而居安思危的表现就是加快深海大洋的研究,因此B项为最佳选项。A项概括得过于宽泛,没有揭示出主要论点;C项是这段文字的一方面意思,但不是主要意思;D属于无关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8Cg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行测
国家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黄河的下游地区,河床比河流的两边高出十米左右,以致其又称为“地上河”。其原因是( )。
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到21点仍可看到太阳的余晕,而冬天下午四五点已是华灯初上了。其原因是( )。
以往学者包括弗洛伊德、皮亚杰等对思维的研究,大多是单一、静止、形而上学的,所以,还不足以成为“一门合格的科学”。与之相关的人类心智成长问题仍是诺贝尔奖未涉及的八大难题之一,而陶同的《大智慧)的出版,可以说为这一世界难题的攻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意味着(
要对社会现象作详尽的了解、探索,就一定要走进现实社会中找资料,绝不能凭空臆度。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建立有关的理论,不能没有实质的资料,以供验证理论之用。所以( )。
作为和不作为共同构成了法律行为。作为是指主体应当作出一定的作为。不作为是以消极的没有外部举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行为,以下谁的行为是作为( )。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中,虽然出现过许多道德规范,价值体系也是多元取向,十分复杂,但仁、义、礼、智是主体,贯穿于整个中国伦理学的发展中。四者之中,仁是核心,其他诸德都是仁的体现。可以说仁、义、礼、智就是“中国四德”,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族精神。这段话体现的
某公民某一文学作品在其死亡后,根据著作法的规定( )。
回归教育,是一种认为人的一生应是学习和工作不断交替、相互结合的过程,接受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后就业的成年人,应在需要时有返回学校去学习的机会的理论。下列教育类型属于回归教育的一项是( )。
现代科学技术开始于19世纪末叶,当时出现了有组织的规模较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单位,这有内在的和外部的原因。内在原因是科学技术到这时期比较复杂,专业、专科很多。外部原因是当时出现的一场技术革命。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随机试题
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
以下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中可作为脓毒症预后指标的是
克隆病的病理改变最有意义的是
药物制剂的含量用()。
[2013年,第60题]图5.2-13示结构的两杆许用应力均为[σ],杆1面积为A,杆2面积为2A,则该结构的许用载荷是()。
在建筑物和岩石接触面之间进行的灌浆,以加强二者间的结合程度和基础的整体性,提高抗滑稳定的灌浆方法是()。
政府购买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列项目中,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是()。
下列关于法的第一层次本质——国家意志的体现,理解不正确的是()。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但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应当为()。
在SQLServer2008中,master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数据库,如果master损坏将会对系统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系统管理员应该对master进行备份。SQLServer2008对数据库提供的备份有:Ⅰ.完整备份Ⅱ.差异备份Ⅲ.日志备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