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
admin
2021-03-27
63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材中关于“超重与失重”的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内容。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
选项
答案
教学设计如下: 超重与失重 一、教学目标 1.建构超重和失重的物理观念,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超重和失重与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关系。 2,学会对实际情景“建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感受物理与生活、社会与科学技术的相关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 2.教学难点 超重与失重条件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台体重计并提问:体重计是用来测量什么的? 生:体重计是用来测量体重的,也就是人的质量。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来用体重计测量其体重,提出问题:体重计测体重的原理是什么?(教师强调静止状态) 生:二力平衡。 师:很好。 教师播放视频:将体重计放到电梯里,随着电梯运动,体重计示数发生了变化。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质量会不会发生改变?体重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呢?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超重与失重”。 教师板书: 超重与失重。 【设计意图】用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师:大家先对人和体重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体重计的原理。 生:人受到重力和体重计的支持力,体重计受到重力、人的压力及地面的支持力。 师: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人受到的重力mg等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静止或者匀速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发生改变时,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体重计的示数就发生了改变。这就是体重计的原理。 教师板书: 原理:体重计是通过测量物体对体重计的压力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设计意图】在这一节会涉及很多受力分析问题,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进行回顾,为接下来的实验打好知识基础。 师:还有两个概念需要大家了解一下——实重与视重。人在静止时实际的重量即实重,体重计上显示出采的示数即视重,二者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设计意图】区分实重和视重,避免概念的混淆,为接下来的讲授做准备。 师:大家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刚刚在电梯运动过程中,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在电梯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的过程中大于人的重力,这是我们物理学中的什么现象? 生:超重现象。 师: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在电梯减速上升和加速下降的过程中小于人的重力,这是我们物理学中的什么现象? 生:失重现象。 教师板书: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超重、失重的条件判断。 请学生用手提着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向上、向下变速运动,并记录其示数大小的变化。 大家分析受力情况。(注意选取正方向,这里我们选支持力的方向,也就是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 生:F-mg=ma。超重现象时,F>mg,a>0;失重现象时,F<mg,a<0。 师:很好。 教师板书: 超重现象产生条件:a方向向上;失重现象产生条件:a方向向下。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提问: 1.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产生和物体的速度有没有关系呢? 2.超重、失重是不是物体的重力改变了呢? 生:与速度没有关系;不是实重改变,而是视重改变。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问题1通过提问讨论以及教师分析,让学生对于超重、失重的条件更加明确;问题2是让学生知道超重、失重不会改变物体的实际重量。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判断下面各运动形式产生的现象是超重现象还是失重现象? ①飞机的起飞阶段 ②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③过山车由最低点加速上升阶段 ④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⑤物体做平抛运动或者斜抛运动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 超重与失重 一、体重计原理 二、超重与失重 1.定义 2.产生条件 三、作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85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将周围海水染黑,借机逃跑。下列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材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前一节生态系统概念、范围、结构的基础上,先给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素材“问题探讨”——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水、一只母鸡,15kg玉米,没有其他的任何食物。讨论: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相关界定,下列行为动词不属于了解水平的是()。
材料:(1)请针对该生实验存在的错误进行改正。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否选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什么?(2)材料中的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请列举其他两种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简要说明。
教师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教学完成之后,邀请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作了相关的专题讲座。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属于()。
图1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齐鲁晚报》2009年7月15日报道,某省十几个城市的玉米患“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关于“粗缩病”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在一般培养温度下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都称固体培养基,不可用于()。
如图3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
材料:某教师在“探究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光亮的环境中”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实验准备:全班30名学生分成3组,做好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5只鼠妇,1个黑纸盒、1块黑纸板、1块玻璃板。实验步骤:
随机试题
直流供电型火灾显示盘通常采用()。
以下哪部是陈映真的作品?()
如血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显示增生低下,三系造血均减低,则符合
术后早期活动的好处有
在项目卖点挖掘完成之后,企业应将其加以提炼,形成具体的(),以便在广告推广中加以运用。
市场预测方法中的简单移动平均法一般适用于()。
张某,男性,19岁,高中文化。 自我陈述:因反复做事,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或不必做的事仍要想、要做,为之痛苦紧张3年。求助者15岁开始遗精,由偶然渐至频繁,多达每日数次,有时手淫。对此事不敢声张,暗中自责。16岁考入高中,因学习日渐紧张,对担任学生干部
子语言
数学式y2>x>=10在VB中应表示为
A、IncentralLondon.B、Nearapolicestation.C、Bythetubestation.D、Onasidestreet.CWheredidsheparkherca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