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张三与李四因建筑工程合同发生纠纷,张三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追究李四的违约责任。在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后,张三发现本案的书记员2E--是李四的大学同学,同一个导师,关系甚密,因此决定申请其回避,那么张三应当在何时提出申请呢?
张三与李四因建筑工程合同发生纠纷,张三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追究李四的违约责任。在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后,张三发现本案的书记员2E--是李四的大学同学,同一个导师,关系甚密,因此决定申请其回避,那么张三应当在何时提出申请呢?
admin
2009-04-14
65
问题
张三与李四因建筑工程合同发生纠纷,张三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追究李四的违约责任。在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后,张三发现本案的书记员2E--是李四的大学同学,同一个导师,关系甚密,因此决定申请其回避,那么张三应当在何时提出申请呢?
选项
A、举证期限内
B、开庭审理时
C、法庭辩论终结前
D、本案宣判前
答案
2
解析
《民事诉讼法》第46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由此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852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诉的竞合合并与诉的并列合并(武汉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有哪些?试简述之。
请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就当事人陈述的性质与功能谈谈自己的看法。(武汉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
案情:镇长黄某负责某重点工程项目占地前期的拆迁和评估工作。黄某和村民李某勾结,由李某出面向某村租赁可能被占用的荒山20亩植树,以骗取补偿款。但村长不同意出租荒山。黄某打电话给村长施压,并安排李某给村长送去1万元现金后,村长才同意签订租赁合同。李某出资1万元
甲与乙等四人承包了一家饭店,为了招徕顾客,甲等人于2009年4月组织了17名妇女在该饭店卖淫,对不愿意卖淫的丙等三人在强奸后迫使其卖淫。另外,甲还引诱丁等4名卖淫女吸食毒品。2009年7月8日,嫖客朱某因费用问题发生争执,甲指使他人将朱某打成轻伤,并当场将
侵犯财产罪
被告人王某系某保险公司的驾驶员。1997年6月17日晚,某县公安局组织公安干警在县内一交通干道设若干关卡检查过往车辆。当晚6时许,王某驾驶一辆桑塔纳轿车经过一关卡时,站在机动车道的值勤民警示意王某停车检查,王某为急于赶路没有停车,而是以每小时100公里左右
甲和乙是某市税务局税务人员,2人互相勾结,在3年内向私营企业主丁索要10万元,每人均分5万元并违反税法规定免除丁应纳税款40万元。此外,2人还采取少收税、不给收据的办法,截留税费私分,每人又各得12万元。后因本单位副局长因涉嫌贪污罪被逮捕,2人特别害怕,遂
2008年甲因犯诽谤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2009年甲教唆一个15岁男孩(1994年10月出生)乙与一名女青年强行发生性行为,甲没有实施性行为,但在一旁观看取乐。乙回家以后,父母发现其有点异常,后来在家长追问下,说出了情况,然后一起到公安机关,讲清
随机试题
(2009年年4月)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形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疲劳性骨折好发部位
关于运动发育的规律,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关于康普顿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胎头径线中最短的是双顶径。()
当货品看起来可归人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目时,应按“从后归类”的原则归类。()
张某拟设立个人独资企业。2007年3月2日,张某将设立申请书等申请设立登记文件提交到拟定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设立申请书的有关内容如下:张某以其房产、劳务和现金3万元出资;企业名称为A贸易有限公司。3月10日,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张某
某商场某种产品年销售量2000件,每件售价120元,每件产品的年变动储存成本为10元,每次变动订货成本为100元,该产品进价为每件80元。该商场要求的最低投资收益率为8%。要求:(1)计算该产品的经济订货量是多少,存货的年总成本(含进价
在一次看图书的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书本然后静静地坐到桌椅前看,看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轻轻地走来问我。可是当我和孩子们在整理书本时却发现一本书没有了封面。假如你是案例中的教师,面对此种情况该怎么解决?
过去几年中,娱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但是电影院的收入却一直在下降。影院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录像带出租业的发展抢了电影院的生意。以下若均属实,哪项能够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观点?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