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材料。 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材料。 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admin
2022-06-06
75
问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材料。
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3:某教师设计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立刻联想到什么?(答: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放映录像)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
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
生:发光、放热等。
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
生:氧气。
师:对,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给出一些物质,选择可以燃烧的:
木条、蜡烛、小煤块、小石子、纸张、酒精、玻璃、棉布。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选项
答案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6z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旋律写作。以下面谱例中的旋律作为主题,分别写作三段变奏。要求:(1)变奏一:进行加花变奏。(2)变奏二:节拍改为二拍子。(3)变奏三:调式改为大调。
分析下列旋律。要求:(1)写出调式调性。(2)画出曲式结构图示。(3)分析说明乐曲旋律的发展特点。
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播放贝多芬生平简介视频,引起学生对于这位音乐巨匠的好奇心。随后,教师说:“那么咱们这节课一同走进贝多芬,学习他的《合唱交响曲》。”案例中采用了()方法。
上课之前,老师为大家播放了一段赫哲族渔猎的视频,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想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同学们回答说这是赫哲族,老师顺势导入赫哲族歌曲《乌苏里船歌》。案例中,老师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法?()
依据下面的谱例,创作完整的乐段。要求:(1)根据第一乐句的旋律风格及和声织体,续写第二乐句。(2)创作的第二乐句要与第一乐句同头换尾。(3)乐段结束时的终止式里要用到终止四六和弦。
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展示云南昆明和丽江美丽风景的图片,激起学生对于云南秀美山水的向往之情,随后,教师说:“那么咱们这节课一同走进云南,学习一首云南山歌《弥渡山歌》”。案例中采用了()的方法。
最适合图中人物演奏的曲子是()。
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无处不在,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几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捕犯罪嫌疑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不应期产生的原因是()
A.完全瘫痪B.有非功能性运动C.有功能性运动D.损伤远端感觉功能存在,无运动功能E.感觉运动功能正常Frankel分级D级表现为
多发性肌炎最易受累的肌群是下列哪项
我国国有企业不属于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
在素质能力测评中,最常使用的差异量数是()。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时,对待中农采取的态度是()。
近代西方大学的渊源是()。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下面对于党的认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设则f(x)有()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