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义务教育教学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力法包括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将一个问题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由复杂化简单的过程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义务教育教学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力法包括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将一个问题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由复杂化简单的过程
admin
2019-12-12
95
问题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义务教育教学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力法包括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将一个问题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由复杂化简单的过程;分类讨论思想是把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按不同情况分类,然后再逐一研究解决的数学思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其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尤为重要。
素材: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y=ax
2
+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一1,且抛物线经过A(1,0),C(0,3)两点,与x轴交于B点。
依据上述素材和要求,试根据问题(1)中编写的题目,以提出问题为主线进行“探究式”解题教学,撰写一份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转化和分类讨沦思想为目的的教学过程设计。
选项
答案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二次函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师:大家想一下什么是二次函数? 生(预设):一般地,形如y=ax
2
+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作二次函数。(教师板书) 师:很好!那么,大家再想一想,二次函数的图像都有哪些性质呢? 预设学生回答:当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a>0时,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上;a<0时,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下;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公式为[*],对应的顶点纵坐标公式为[*]:二次函数与x的交点个数我们也学过。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如何知道,交点如何求。 生(预设):二次函数与x轴相交,y=0就变成了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的求根问题了。 师:这种将一类问题转化为另一类问题去解决的思想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b
2
一4ac,△>0时,方程有两 个不同的实数根,即对应的二次函数与x轴有两个交点;△=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即对应的二次函数与x轴有一个交点;△<0时,方程无实数根,即对应的二次函数与x轴没有交点。 师:那么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呢? 生(预设):若a>0,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若a<0,当x>一[*]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一[*]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师:这种将研究的问题按不同种情况分类去讨论解决的思想就是分类讨论思想。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一道练习题,在解题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好好感受其中应用的数学思想。 (二)题目探究 例题为题目中的素材,问题以(1)中的③为例。 师:根据题目已知内容,我们首先能知道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可以求得B点坐标!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一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1,0),所以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为(一3,0)。 师:通过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我们可以进一步做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可以假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x一1)。 师:看一下还有什么已知条件没有用到?还可以得到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将点C(0,3)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以求得a=一1,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一(x+3)(x一1)=一x
2
一2x+3。 师:请看问题,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一l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 师:大家想一想Rt△BPC,直角边的组合有几种? 生(预设):有3种,分别是BC⊥CP;BC⊥BP;BP⊥CP。 师: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去解答? 生(预设):分类讨论! 师:那么,由垂直关系我们如何得到点P的坐标呢?(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大家想一想通过已知直线可以求出点P所在的直线进而求得点P的坐标吗? 生(预设):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点B和点C,先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即为y=x+3。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情况讨论。首先,考虑BC⊥CP的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后,请同学回答(预设):BC⊥CP,点P是过点C且与直线BC垂直的直线y=x+3和对称轴x=-1的交点,进而求得点P的坐标为(-1,4)。(教师板书并画图) 师:那么,BC⊥BP时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请同学回答(预设):BC⊥BP,点P是过点B且与直线BC垂直的直线y=-x-3和对称轴x=-1的交点,进而求得点P的坐标为(-1,-2)。(教师板书并画图)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画图思考BP⊥CP时的情况,并提示运用转化思想,转化为圆来思考。 师设问:BC相当于圆的什么?如何求得点P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画图) 预设学生回答:BP⊥CP,直径所对的角为直角,BC为圆的直径,圆心为BC的中点[*].半径为[*].以BC为直径的圆的标准方程为[*].圆与对称轴x=-1的交点就是点P。将x=-1代入圆的方程.可以得到点P为[*]。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课堂开始所讲的什么思想方法? 生(预设):转化思想。 师:所以最后我们可以得出多少个点P呢?结论是什么呢? 生(预设):使△B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有四个:P
1
(-1,4),P
2
(-1,-2),[*]。 (教师板书) 教师出示本题分类讨论P点的图像,如下图。 [*] 师:同学们,结合图像,和你的同桌同学一起回想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感受一下这道题涉及的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预留时间)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这节习题课已经接近尾声。在学习中,大家要养成独立探究的习惯,结合今天学习的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将复杂的问题分块思考或者转化成其他简单的问题进行思考。数学知识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大家要灵活运用,及时总结新知,建立知识体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5qt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交融,二者是不可分割的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是不会同步的③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用文化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某教师在讲授“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课时,设置了如下教学活动。一、自立的含义和表现这些和我们同龄甚至比我们还小的“候鸟学生”,远离父母,独自在外,他们自己提行李、坐火车。自己打水、梳头、洗衣服,独自面对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设函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下列命题不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图形与几何”领域的9条“基本事实”的是()。
甲、乙两人参加某电视台举办的答题闯关游戏,按照规则,甲先从6道备选题中一次性抽取3道题独立作答,然后由乙回答剩余3道题,每人答对其中2道题就停止作答,即闯关成功,已知在6道备选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4道题,乙答对每道题的概率都是。(1)求甲、乙至少
设M、N为随机事件,P(N)>0,且条件概率P(M∣N)=1,则必有
设是3×4矩阵,其秩为3,考虑方程组(1)设ζ1和ζ2为PX=0的两个解,c1、c2为实数,证明c1ζ1+c2ζ2也是PX=0的解;(2)方程组,PX=0的解空间的维数是多少?(无需证明)
高中“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①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②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③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
随机试题
《源氏物语》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周围型肺癌毛刺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患者,女性,25岁,已婚,有原发性痛经史,1年内无生育计划,治疗其原发性痛经最好选用()
()不属于会计软件。
某事业单位的下列资产中,需要计提坏账准备的有()。
出租人在租赁期内对于租赁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
为达到把a、b中的值交换后输出的目的,某人编程如下:PrivateSubCommand1_Click()a%=10:b%=20Callswap(a,b)Printa,bEndSubPri
A、Shedesirestolookyounger.B、Sheisexcitedthatshelooksmature.C、Shedoesn’thaveaproblemwithherage.D、Shewishess
Onlythehardiestanimals______(才能在严寒中生存).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