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以下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一项是( )。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以下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一项是( )。
admin
2019-08-09
96
问题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以下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一项是( )。
选项
A、司马光见到小朋友落入水缸,当“救人离水”行不通时,果断地砸破水缸,“让水离人”救了小朋友的命
B、病人因胸痛来门诊检查,医生根据经验考虑可能是气胸、肺炎、心绞痛等,经各项检查,确诊为肺炎
C、根据草莓比香蕉贵,香蕉比苹果贵,苹果比桔子贵得出草莓比桔子贵
D、画家在艺术创作的时候,事先要在脑海中将自己想要呈现的主题、构图和色彩进行安排,呈现出一幅草图
答案
A
解析
A项从“救人离水”和“让水离人”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答案,并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属于发散性思维。B项只有一种答案,C项没有体现不同的方向,D项是将各个方向的元素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B、C、D三项都不属于发散性思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5FWe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事业单位考试分类
0
行测
事业单位考试
相关试题推荐
父亲每天早晨给小宝三颗荔枝,晚上四颗,小宝很不高兴。于是父亲很大方地说:“好吧!从明天起早晨给你四颗,晚上三颗。”小宝开心极了。下列哪项与上述逻辑过程类似?
“口号”用于政治动员是“古已有之”。陈胜、吴广的“大楚兴,陈胜王”,李自成的“迎闯王,不纳粮”,无不发挥着鼓动人心的作用。但从口号的使用密度、强度及其发挥的巨大功能而言,20世纪20年那一场国民革命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在这场革命中,组织者第一次有意识
如果可以有“教育过度”这样一个命题的话,其本意应该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不当。而不应该是指人力资本总量的过度。国际经验表明,因短期内的教育回报率降低,迫于社会上不恰当的压力而抑制教育发展,或者政府未能
雅量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与一个人的知识学养的丰富和生活________的厚实成正比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某学校在400米跑道上举行万米长跑活动,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制定了积分规则:每跑满半圈积1分,此外,跑满1圈加1分,跑满2圈再加2分,跑满3圈再加3分……依此类推。那么坚持跑完1万米的同学一共可以得到的积分是:
市场中介组织在为市场主体及其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湖南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到2011年年末,占当年总人口56.1%的比例,略低于全国56.7%的平均水平。湖南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到2011年年末,分别占全国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4.6%和3.7%,虽然远高于其他省
敢不敢用先进的文化教育国民,能不能用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运行准则来约束国民,会不会用健康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诚信体系来衡量国民,是否善于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当今世界普遍适用的行为准则进行有机结合,并融入国民意识,从而形成崭新的健康向上的“新国民性”,是对
司机于某驾车运货途中,道路突然塌陷,致使汽车翻车,将路边一行人砸死。于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用甘蔗提炼乙醇比用玉米需要更多的能量,但奇怪的是,多数酿酒者却偏爱用甘蔗做原料。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矛盾现象?
随机试题
16个月小儿,4天前发热、咳嗽、流涕,今晨发现前额及耳后浅红色斑丘疹,两眼泪多,体温仍高,咽部充血,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斑,精神不振,双肺呼吸音粗。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症状、体征为
在Excel2010的某单元格中放置A1、A2、B1、B2四个单元格的平均值,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Peoplehavebeenshootingbowsandarrowsforatleast20,000years.Somefamouspaintingsofshootersareatleast【21】old.Thes
ZoUinger-Ellison综合征慢性胃体胃炎
A.钙B.铁C.锌D.钾E.钠在体内参与多种酶的组成的是
患者,男,50岁。喉癌手术进行气管切开,患者痰液较多,为其吸痰时应避免的操作是
循环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我国分配结构的多样化决定了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
对于希望健身的人士来说,多种体育锻炼交替进行比单一项目的锻炼效果好。单一项目的锻炼使人的少数肌肉发达,而多种体育锻炼交替进行可以全面发展人体的肌肉群,后者比前者消耗更多的卡路里。如果以下哪项陈述为真,最有力地加强了上述论证?()
Itcanbeinferredfromthefirstparagraphthat______.Inthelastparagraphofthetext,theauthorhas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