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朱光潜《咬文嚼字》(节选)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
朱光潜《咬文嚼字》(节选)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
admin
2015-06-23
64
问题
朱光潜《咬文嚼字》(节选)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见文学创作第四期郭沫若札记四则)。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这番话不免哆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课文介绍
《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撰写于1943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朱光潜先生精妙的思想,更能领略此文独到的写作特色。
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
这些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阅读这些文章,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某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
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不妨参照这些文章的写法,试着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也做一点分析和论说,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当会大有裨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情况
高中二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请阅读以上《咬文嚼字》课文节选,并结合高中课文《咬文嚼字》全文,为其设计教学目标并说明教学方法。
选项
答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和推敲关键字词的妙处,体会关键字词在语句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语句的推敲和使用体会情感态度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语句使用中能够更加精细化,反复斟酌,达到更好的写作和表达的目的: (4)指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有创新精神,不落窠臼。 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5B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余先生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家后一直承担着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两老立下遗嘱,去世后由余先生继承他们的一套私房。去年两老去世后,叔叔提出要继承该私房。对此,大家有不同见解,说法正确的是()。
某夫妇通过创设“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走失、被拐儿童回家,唤起社会对走失、被拐儿童的关注。“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建立所体现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
卖菜大叔的菜摊上挂着两个二维码,绿色是微信支付,蓝色是支付宝支付。他感叹,以前每周都要去银行换一次零钱,现在一个月也去不了一次,过去收一张100块的假币,心疼得吃不下,手机付账就解决了这问题。可见“扫一扫”移动支付的普及()。①可以改变货
下面不属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的是()。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新课程主张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①各类教育软件②红色旅游地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④学生与家庭成员⑤
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较为贴切的是()。①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②规律是客观的,我们不能无视客观条件③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发挥自强不息的精神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阅读《离骚》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案例:师:刚才大家在朗读的时候体会到作者流露的独特情怀了吗?生:其实,不学这首诗也能了解屈原的情怀啊,谁不知道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师:这首诗情感的起伏,你能体会到吗?生
随机试题
我国《劳动合同法》通过于()
A.110~150g/LB.110~160g/LC.120~150g/LD.120~160g/LE.120~17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含量是
化学性损伤可导致口腔黏膜出现
房地产经纪人员报酬给付方式,一般不包括()。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对整个德育过程具有导向、选择、协调和激励作用的是()。
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简称和省会城市对应正确的有()。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以下可以具有中国国籍的是()。
文本类型学
Therecovery,oftheUSeconomyduringthefirstquarterofthisyearhasbeensospectacularthatitiscreatinganewsetof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