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某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地上为11层,首层为商业服务网点,层高4m,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为260m2,二层及以上为住宅,层高3m,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m2。“一”字形疏散内走道的东、西端外墙上均设置采光、通风窗,在走道的两端各设置了一个疏散楼梯间,关于
某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地上为11层,首层为商业服务网点,层高4m,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为260m2,二层及以上为住宅,层高3m,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m2。“一”字形疏散内走道的东、西端外墙上均设置采光、通风窗,在走道的两端各设置了一个疏散楼梯间,关于
admin
2021-10-28
76
问题
某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地上为11层,首层为商业服务网点,层高4m,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为260m
2
,二层及以上为住宅,层高3m,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m
2
。“一”字形疏散内走道的东、西端外墙上均设置采光、通风窗,在走道的两端各设置了一个疏散楼梯间,关于该建筑的设计,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每个商业服务网点首层设一个安全出口
B、住宅建筑设置封闭楼梯间
C、商业服务网点内任意一点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为20m
D、住宅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为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为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
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5.4.11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选项D错误)
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隔,当每个分隔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
2
时,该层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每个分隔单元内的任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本规范表5.5.17中有关多层其他建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根据表5.5.17多层其他建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大于22m。(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
5.5.27—3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选项B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4hvu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题库一级消防工程师分类
0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一级消防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某住宅建筑高54m,则该建筑属于()。
下列关于民用建筑最多允许层数与耐火等级的适应性中,符合国家工程技术标准的是()。
低倍数泡沫产生器安装时,液下喷射泡沫产生器或泡沫导流罩沿罐周均匀布置时,其间距偏差一般不大于()。
下列关于干粉炮调试的试验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火灾探测器应按照国家建设工程技术标准抽取一定数量进行模拟火灾响应和故障信号检验。有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有90只火灾探测器,需抽验()只。
机械修配厂或修理车间,使用少量的汽油等甲类溶剂清洗零件,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按()类考虑。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主要包括房间内任一点至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之间的距离、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到最近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下列建筑防火检查中关于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说法,不符合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是()。
厂房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数量等因素进行确定,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等五类。下列关于厂房的火灾危险性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秸秆、柴草、煤堆等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自燃现象。问题:请分析说明上述物质的自燃方式,应如何防止自燃现象的发生?
随机试题
由两个以上投资人,自然人或法人,依法出资组建,有独立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是()
某大楼先后抵押给3家银行并都办理了抵押登记,债务人未能及时清偿债务,拍卖该大楼所得的价款按()顺序清偿。
申请有担保流动资金贷款,以房地产作抵押的,抵押物必须()。
信托当事人不包括()。
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有()。
学生常常需要鼓励自己不断努力,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求二元函数z=f(x,y)=x2y(4一x—y)在由直线x+y=6、x轴和y轴所围成的闭区域D上的极值、最大值与最小值。
对CD-ROM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IonceknewadognamedNewtonwhohadauniquesenseofhumor.WheneverItossedoutaFrisbeeforhimtochase,he’dtakeoff
最新回复
(
0
)